「清華蝴蝶園」位於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左方後側,內有「玉帶鳳蝶」(Common Mormon)的蹤跡,據說在中國大陸牠的俗名就是指梁山伯與祝英台,別名「白帶鳳蝶」、「縞鳳蝶」。圖/BOB
文/張窈慈
「清華蝴蝶園」位於新竹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左方後側,內有「玉帶鳳蝶」(Common Mormon)的蹤跡,據說在中國大陸牠的俗名就是指梁山伯與祝英台,別名「白帶鳳蝶」、「縞鳳蝶」。牠也分布於全台低海拔環境與墾丁,以及印度、斯里蘭卡、日本、馬來西亞,其生態習性為一年多世代,主要活動於有柑橘屬植物分布的產業道路或疏林環境。
雄、雌玉帶鳳蝶皆喜愛訪花吸蜜,但雄蝶少吸水,雌蝶喜歡將卵產在寄主低矮植株且全日照環境,由卵孵化後幼蟲棲於寄主葉上,直至化蛹前老熟幼蟲才移往鄰近植物。
變異極大的雌蝶,有3種不同的色彩形式。其一與雄蝶相似,另兩種模擬其他鳳蝶。雄蝶比雌蝶飛得更快。幼蟲綠色,綴有褐色斑,與無尾鳳蝶的幼蟲很相似。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民間傳說之一,生成於東晉時期,敘述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相偕同行。同窗3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祝英台之後中斷學業返回家鄉。待梁山伯拜訪祝英台時,才知她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過了幾年,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此時墳中突然冒出一對鳳蝶,雙雙飛去。
有關「玉帶鳳蝶」的生存環境、產卵、飼養方式與體態特徵來看,其蹤跡多分布於亞洲南方、低海拔、熱帶與副熱帶區,屬常見的蝴蝶。「梁祝化蝶」本身也是中國南方的四大傳說之一,因此,二者的關聯性,筆者以為,是人們將生活中所聽聞過的生活經驗,透過想像而幻化成「玉帶鳳蝶」翩翩起舞的形象。這是歷來口傳的說法,無明確之文獻紀錄。由於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中國大陸更將「玉帶鳳蝶」的俗名直指為梁山伯與祝英台,紀念這美麗的相遇與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