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清流】 莊子思想的評價

文╱陳鼓應 |2020.09.27
2761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陳鼓應 193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台,1956至1963年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輾轉執教於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聘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文╱陳鼓應

讀莊子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眼底裡,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跳躍躍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豬
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

在一個動盪喧囂的環境中,莊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寧靜的光輝。

在那亂哄哄的時代裡,人民都處於倒懸狀態,莊子極欲解除人心的困憊。可是,現實的無望卻使他無法實現心願。由於他既無法使人類在現實世界中安頓自我,又不願像神學家們在逃遁的精神情狀中求自我麻醉。在這種情形下,唯一的路,便是回歸於內在的生活——向內在的人格世界開拓出新境界。

莊子所拓展的內在人格世界,乃藝術性及非道德性的(「人格」一詞不含倫理判斷或道德價值)。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沒有禁忌,沒有禁地;他揚棄一切傳統的形式化,遺棄一切信仰的執迷。

在現實生活中,無一不是互相牽制、互相攪擾的,莊子則試圖化除現實生活上種種牽制攪擾,以求獲得身心的極大自由。化除的方法之一,即是要虛靜其心——通過高度的反省過程,達到心靈虛靜,能掌握自身的變化,並洞悉外在的變動,而不拘執於某一特殊的機遇或固定的目的,因為外在世界是「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的,同時人類本身也受情意的驅使而在萬物變化之流中奔走追逐,不能中止,直至形體耗損殆盡,仍屬空無所持,這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面對這樣可悲的現象,莊子乃轉而對內作一番自覺的工作。在自覺過程中,莊子了悟感覺世界的幻滅無常,於是認定,馳心於外物對於人類的精神實是莫大的困擾;由是導出莊子哲學之輕視物欲的奔逐,而傾向精神的自由,並求個人心靈的安寧。

莊子對於現象界有深刻尖銳的洞察力。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澈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渾渾噩噩像烏龜似的爬來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東奔西竄,然而,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麼,為得著什麼。一旦省悟時,便會覺得自己所作所為是如此的莫名其妙……看開了,一切都不過如此罷了,於是你就會不屑於任何事物、任何行動。然而,這樣的社群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如果每個人都像莊子筆下的南郭子綦「隱機而坐」,進入到「荅焉似喪其耦」的境況,那麼,個人和社會豈不近於靜止?因而,莊子哲學如何處理及適應這情況,便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了,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被納入了一個龐大的動力系統中,緩步或停足都有被拋棄的危險。

巨觀又微觀

然而,我們必須了解,莊子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行道者,也非逃離現實生命的烏托邦理想人。他的見解是基於人類無止境的饜欲與物化的傾向所引發出來的;同時,他鑑於個人的獨存性已消失與被吞噬,遂於洞察人類的處境中安排自我的適性生活。沒有這種感受的人,自然無法體會莊子。因而,莊子哲學對於讀者來說,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無法得到大眾一致公認的,同樣的一句話,有人會視如智慧之言,有人會以為是無稽之談。事實上,莊子的哲學不是寫給群眾看的,莊子的話語也不是說給群眾聽的,他的聲音有如來自高山空谷。

讀莊子書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在他眼底裡,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吱吱喳喳、跳跳躍躍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豬玀,文人學士則有如爭吵不休的猴子。看他書中大鵬小鳥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對話,以及井底蝦蟆的設喻,你會覺得他簡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孤鴻遠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從莊子哲學的恢宏氣象看來,他也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的思想角度,從不拘限於枝枝節節,秋毫之末;但他並不抹殺精細的分析,否則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說的「自大視細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從整體處觀察事理,從各個角度作面面俱到的透視。

從莊子哲學的語境來說,恢宏的氣象乃表現於不以人類為中心(不拘限於人類),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拘限於自我),而能推及於廣大的自然界。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一方面表現出民胞物與的胸懷,另一方面又呈現著藝術精神的和諧觀照。很顯然,莊子取消了天地萬物和我──客觀和主體──的對立關係。這種主客一體的宇宙觀,實為中國哲學的一大特點,和西方哲學主客對立的宇宙觀迥然不同。莊子不僅要打破主客對峙的局面,進而達到二而合一的境界,還要進一步達致物我(主客)兩忘的境界。在這裡,莊子充分表現出大藝術家的精神。

二十世紀的科學知識,將使人類愈為抽離;二十世紀的科學技術,將使人類更為機械化。它們忽略了人的內在生命。在今日急速的動力生活中,人心惶然不安,精神病患者日增,可以為證。

對於這瘋狂的時代,莊子哲學也許有一分清醒的作用,作為調整人心的清涼劑。

(摘自《莊子思想散步》,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陳鼓應

193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台,1956至1963年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輾轉執教於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聘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道家的人文精神》、《莊子人性論》等十餘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