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壺有禪意 廖天照無念創作 李祖翔 |2020.09.23 語音朗讀 25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石壺保持大部分自然原貌,更有廖天照風格。 圖╱極樂寺提供 廖天照(右)感念佛光山對藝文的推廣,贈送木雕地藏王菩薩給極樂寺,由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代表接受。圖╱極樂寺提供 石雕大師廖天照石壺展於極樂寺宗門館展出。 圖╱極樂寺提供 廖天照作品三最中最小的石壺。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我相信佛法的因緣與福報。」睽違十多年,石雕茶壺創始人廖天照最新石壺展,就在佛光山極樂寺四樓宗門館,開幕式時,他熱情分享石刻六萬多字《妙法蓮華經》對生命的影響,如久咳不藥而癒,及藝術足跡因佛光山走向全世界,成就歷史定位。廖天照因許多機緣促成傳奇一生,他本是農家子弟,國中畢業後北上以理髮為業,他天生性格特立獨行,總想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思索一番,決定考書記官,埋頭苦讀《六法全書》,並逐一通過刑法、民法、憲法、國際關係法考試,然而司法不夠特別,最後雕起從來沒人雕過的石壺。最小石壺獲金氏紀錄一九八三年曾有人問廖天照創作目的,他如實地說:「我夢想齊集百件作品,辦個展。」後來才知道,那人是位將軍,向時任總統蔣經國推薦,一九八五年蔣總統指示教育部和歷史博物館,為廖天照專辦個人巡迴展,還獲「石雕茶壺創始人」稱譽。廖天照創作至今四十餘載,有兩次世界巡迴展,一九九一年作品走入東南亞,一九九五年到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大小展六十一次。媒體爭相報導他的三件作品:獲金氏紀錄認證,高一點八公分、茶葉容量僅三分之一片、容水量二滴的「最小石壺」(此次在極樂寺展出);運用槓桿原理,可泡茶給一百人喝的「最長柄石壺」;利用螺旋狀紋理讓石壺出水時發出聲音的「最有特色鳥鳴壺」。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強調藝術可貴。儘管廖天照在石雕藝術有巨大創新,但他總自謙「很渺小、不偉大」,創作初衷只是不想百年後所有足跡煙消雲散,才在最堅硬的材質上留念。他認為自然已創造最美藝術,所以保留大部分石頭原貌作為其特色,且從不刻意追求主題,拋開一切念頭去雕,更堅持作品無須名稱,他說「藝術不該是強迫你認同我的想法」,因此他也從不談創作意境。無師自通專家給肯定未學過正規藝術的廖天照,作品曾被嘲笑是幼兒園水準因而缺乏自信,但在世界巡迴展專家學者給予肯定後,他知道自己沒有走錯路,無師一樣能出師。廖天照對藝術有一分狂熱,但十多年來都沒辦展,因為願意推廣藝文的人愈來愈少。他感謝佛光山和部分佛教媒體長年對藝術的支持,加上與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有緣,拉開了最新石壺展的序幕。妙璋法師喜見石頭能重新被賦予生命、禪心,展佛性的生命光華,提及廖天照雕刻《妙法蓮華經》的過往,表示從他的創作中,能深省人人都是自我佛性的雕刻師,「只要發心都有很好的發展」。接觸佛法是廖天照的偶然,他也覺得是因緣使然,當年曾聽聞《法華經》是諸經之王,從一九九五年醞釀雕刻到完成,整整十五年都不清楚經文內容,直到展出、贈予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典藏,聽法師講解才略知一二。「能夠刻經就是福分!」廖天照說,自己曾因長期吸入石粉而導致久嗽,跑遍大小醫院找不到病因,刻經後卻不藥而癒,他鼓勵人人學佛、有空到極樂寺走一遭。展期至二十七日。 前一篇文章 給人方便 北島佛光山 每日開放3小時 下一篇文章 台灣首廟天壇 頒助學金25載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洛城天主教區悼念教宗 西來寺出席彌撒 佛光山捐贈輪椅 大阪市府致謝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大馬東禪寺三皈五戒 培福修慧 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