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一般人總認為「少年不識愁滋味」,以為大學生無憂無慮,但人有高低潮起伏,如何幫助大學生「游」出生命幽谷,成為各大專校院輔導老師的努力重心。為鼓勵陪伴年輕學子重拾笑容的「心靈導師」,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日前舉行「友善校園學生輔導工作優秀人員頒獎典禮」,共十一人獲獎。
訓育委員會表示,每位獲獎老師的用心,讓陷入低潮的學生看見希望曙光。
任職於中央大學諮商中心的徐夢玲,為了讓輔導工作落實於校園,建構一套導師輔導網絡,打造「松濤部落」及「松濤電台」,藉此作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溝通平台,此外,還開發「導師輔導資源系統」、推廣社區心理衛生活動,讓輔導工作涵蓋更多面向。
憂鬱症年齡層下降,愈來愈多學生受憂鬱情緒之苦,逢甲大學輔導教師王釋逸透過「陪伴」與「傾聽」,開啟學生「內心世界」;站在輔導個案立場理解他們的感受,幫助輔導個案傾訴遇到的問題,感受別人的「關懷」,而有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政務次長呂木琳說,希望透過頒獎鼓勵輔導人員用心,藉由他們的耕耘,幫助學生展現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