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性本惡?

文/高詩豪 |2020.09.17
1633觀看次
字級

文/高詩豪

有關於「道德」這個議題,長年停留在哲學界的領域,就算是在早期的教育心理學家,也普遍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後),一個人的道德價值觀才會逐漸形成。但近十年科學家試圖跳進來說話了,認為小嬰兒就已經有道德的雛形了。

這份研究是耶魯大學在2010年,利用各式各樣的積木玩偶,在不同周歲大小的嬰兒面前,扮演類「舞台劇」──也就是不同形狀的積木,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而觀察嬰兒表情而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喜歡看到幫助他人的畫面;而5個月大的嬰兒就有「報應」的概念。

詳細的研究內容是,有些積木扮演努力往上爬的角色;有的扮演幫助人家往上爬的角色;有的角色則是專門阻礙他人;有的角色則是專門懲罰那些阻礙他人的角色。從觀察面部表情及肢體語言可發現,小嬰兒會表達討厭那些阻礙他人的角色,並且喜歡那些幫助他人,以及懲罰阻礙別人的角色。而滿周歲的嬰兒,也被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會試圖安慰傷害過自己的人;協助其他嬰兒勾取拿不到的東西,以上行為都是在自發性的前提下,而非經由外部研究人員引導而為之。

另外一個則是公平性。長年研究動物間的同理行為,靈長動物行為學家弗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有許多相關研究。去年美國一份著名研究,是讓研究人員分配餅乾給2個成年人,A研究員分配的很公平,B研究員則是明顯分配不平等,分配過程小嬰兒都在旁邊觀看。當分配結束後,讓13個月大的嬰兒試著與研究人員互動,可以明顯發現嬰兒更喜歡、接近A研究員。這個研究經過交叉及多次實驗,能夠代表嬰兒有偏好「公平」的概念。

回過頭來看,這份研究最後也只能證明,嬰兒有偏好良善的行為存在,而不能蓋棺論定地說,他具有道德感或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後希望同學明白一件事,嘗試利用社會科學或是心理學,只是了解道德其中一個面向;不應該忘記的是,凡事要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才能夠使我們愈來愈了解道德與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