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發電廠及明湖水庫是水里溪谷發電量最大的發電機組。圖/大觀發電廠提供
南投縣仁愛鄉武界部落不只有「一線天」祕境景點;作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之一部分,武界壩最大的功能,是為日月潭沉沙壩及引水道入水口,讓離槽水庫日月潭得以低濁度進水,終年常綠並保持在七百四十公尺以上的高儲水位。
日月潭如同台灣水力發電的心臟,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是一九三○年代台灣最大的水力發電計畫,日據時期一九一九年動工,中間歷經數次停工與復工,才於一九三四年完工啟用,由距離十五公里外的武界壩進水口,以人工在大山中鑿挖引水隧道,再經由向天圳灌入日月潭大竹湖。
七十多年來,台電公司接手以濁水溪為上游水源;在崇山峻嶺間,利用最高海拔一千公尺的霧社水庫,將水由武界壩引到日月潭蓄存,全長十五公里,大多建在山裡或地下,再一路導入大觀發電一廠、鉅工分廠,三條驚人的引水隧道,不但做發電,日月潭更成為灌溉用水、民生用水及觀光多元用途的水源區。
台灣電力公司大觀一廠如今已有八十六年歷史,迄今仍在使用,沿著水里溪谷展現龐大工程,國人從水里縣道131線往車埕方向入山,可觀賞到包含明潭抽蓄、水里、鉅工、濁水、北山等五處機組,在日月潭西側的水里溪溪谷,利用不同位差的水力,看到台電如何經不同海拔的大觀二廠、明潭發電廠的抽蓄式發電,到達最低海拔二百三十公尺的集集攔河堰,將不同位差的水力集中發電。
如今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雖不再是全台的基載電力系統,但從霧社、萬大、武界以至日月潭,近百年來已串聯成台灣最大的水力發電廠區,其中,車埕上方的明潭發電廠完成後,日月潭水力發電總計裝置容量達一百六十點二萬瓩,超過核一廠,每年發電量約二十四億度,目前仍是東南亞最大、全球第九大的抽蓄水力發電廠,是全台水力發電的重要樞紐。
南投縣觀光處指出,縣內有兩條著名觀光縣道,一條是竹山通往鹿谷溪頭的縣151線,另外就是沿著水里溪谷一路上行的縣道131線了;這條道路不只通往埔里、魚池,其實蘊含著台灣最完備複雜的水力抽蓄發電系統,包括大觀、明潭、鉅工三座電廠,也形成明湖、明潭、銃櫃等三座發電尾水的下池水庫,所呈現的藍綠色湖水,更是國人較少關注的祕境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