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欲言
月英90歲了,向來作息規律,身體硬朗。有天起床,竟然臉部歪斜,路也走不穩,女兒眼看不對,勸她去醫院做檢查。但月英不肯,她不喜歡出入醫院,而且覺得只是沒睡好而已,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然而幾天下來,狀況沒有月英想的那麼簡單。不僅半邊身體無力的情況加劇,在家中頻頻跌倒,說話也變得口齒不清,甚至整個人的反應變得混亂,還有一些妄想的情況。女兒於是半哄半嚇地,硬是將月英帶到醫院急診,檢查後發現,果然中風了。然而,職能與物理治療復健時,月英常忍不住打盹,有時連復健的意願也沒有,只是在一旁發呆,任憑治療師用盡各種方式試圖增加她的警醒度,全都沒有用。
住院初期,由於無法認知到自己病了,月英常吵著要回家。每天晚上總是處於混亂的狀態,不是高聲尖叫、謾罵敲打,就是躁動地想要自己下床走動。後來醫師開了藥,晚上終於可以連續睡個4、5小時,但總是一天睡,第二天又不睡,反覆無常。護理師怕月英醒來後,會在看護不注意的情況下自己下床跌倒,只好將她的手腳綁上束縛帶,然後將綁帶固定在床邊的護欄上。
月英多半處於時而委靡嗜睡、時而亢奮躁動,甚至日夜顛倒的狀態。清醒時,她就會對著看護大聲叫喊,請她把束縛帶拆開;就算看護不幫月英拆開,她也總有辦法靠著用力扯、用力敲打或用用嘴咬等方式,分別把手腳的綁帶解開,然後吵著要看護抱她下床坐輪椅,但坐沒多久,又再吵著要躺回床上。
女兒看了月英的狀況,雖感到於心不忍,但評估過後,自己實在沒有心力接母親回家住,於是在月英出院前,便幫她安排了安養機構。然而,照顧月英的看護私下說,她曾經在機構工作過,這樣的病人到了機構其實很可憐的。機構住民這麼多,哪有辦法順著她,常常抱她上床下床的,而且也會怕承擔她跌倒的責任,肯定是直接綁在床上,要不就是讓她坐輪椅,但就是綁在輪椅上,讓她動彈不得。
中風後傷及認知功能的長輩,無論對病人或是家屬而言,都是煎熬。因為除了生活功能需要重建之外,一旦認知功能出問題,就會影響到學習能力、衝動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等,自然也會影響到復健的成效和安全性。然而,因為要顧及長輩安全,所以就只能看著長輩始終被綁著?這實在是病人家屬不得不面對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