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式鑑賞——藝術與素養之間發生的事

文/張美智 |2020.09.14
2801觀看次
字級

文/張美智(教育部藝術教育推動委員、臺中市潭子區潭陽國民小學老師)

 十二年國教的藝術領域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三個科目,這三個科目又由三個學習構面——表現、鑑賞與實踐組織成課程架構。其中鑑賞教育雖然逐漸被重視,且有許多學者提出相關論述,但由於學科本位取向的影響,教室中的鑑賞課程經常都以藝術家或作品的背景知識,例如:年代、畫派、媒材技法、造形色彩、主題意涵、美的原理原則……等作為學習內容。這些方式對於兒童或沒有藝術專業背景的人顯得過於生硬,與生活經驗的連結也有些疏離。日本發展的ACOP對話式鑑賞的教學方式正好可做為填補,使鑑賞教學成為與生活經驗連結且更直覺的教學模式。

    ACOP是Art Communication Project的縮寫,是基於「看、想、說、聽」四個步驟的藝術欣賞計畫,由福井紀子教授於2004年發起,旨在了解觀眾與藝術品之間交流的重要性。京都藝術設計大學首先採用「看、想、說、聽」和「導航員(促進者)」的交流進行欣賞教育,將學生與觀眾以及作品和觀眾聯繫在一起作為必修科目,主張這種欣賞方法不僅依賴藝術知識,而且還通過觀看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來解釋藝術品。

    對話式鑑賞消除「對藝術的欣賞是了解作者和作品創作背景知識」的概念,讓所有參與者觀察眼前的藝術品,談論它,傾聽他人觀點,並加深自己的想法。從觀察、理解他人意見的過程中,提升溝通、觀看、洞察與理解的能力。

    在日本、美國,已經有愈來愈多不同行業的人來博物館參觀的目的是學習「收集信息、思考、判斷、交流和提問」的能力。京都藝術設計大學副教授、美術製作系主任高隆弘(Dakahiro Date)所屬的大學藝術與傳播研究中心還進行「互動欣賞」培訓,以通過欣賞藝術品的方式提高員工對公司或業務有用的能力。

    或許你會有一連串疑問:學校教室裡能教授這種能力嗎?何時實施?課堂中何時會出現鑑賞學習,是在引起動機時?操作學習前、中、後?是在校園情境裡?單元的教學或隨機進行的學習?

    2019年初我到日本大阪參加「日本實踐美術教育學會第36回全國發表會」,其中有一個教學案例即是教師運用ACOP教學策略的分享。該名教師每周五早上利用10分鐘投影美術作品進行班級學生的對話交流,由於是數學課前活動,教師還發現對話式鑑賞教學甚至成為數學課前的頭腦運動,或是幫頭腦作暖身操的方法之一。他並作出以下結論:

    一、鑑賞是自己內心的對話,但是鑑賞更需要與人互動。

    二、鑑賞教育的目標是自我判斷、思考、表達及建構屬於自己的鑑賞方式與鑑賞觀。

    三、鑑賞學習能獲得更深刻的他者理解,找到與你回答一樣的人,覺察朋友都有堅持的想法,親身感受同學間想法的流動。

    四、透過鑑賞意識到了、發現了、思考了,孩子有了如剝洋蔥的能力,一層層的深入探討。

    五、適宜的鑑賞教育策略有助於提升與活化觀察力、辨析力、思考力、表達力及創造力。

    教育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是教學生探索的能力,ACOP對話式鑑賞是所有人都可以嘗試實施的方式,先從觀看與對話開始,達成探索與表達分享的目標,值得在課室內實施,鼓勵更多教師試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