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羽書台北報導】從坐擁高薪的補教名師到收入不固定的自然教育工作者,身材瘦小、膚色黝黑,聲音清亮圓潤的湯谷明,從小在台北東區長大,可以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是回楊梅鄉下外婆家,「我對大自然的愛好一直被藏在很深的回憶裡」,湯谷明說正因如此,當大學填志願時,她原先想選擇園藝或獸醫系,在向家人爭取下,進入農業經濟系就讀。
畢業後湯谷明進入補教業,當起補習班老師,她說那是個「錢多事多離家近」的職業,雖然高薪令人稱羨,卻也讓健康亮紅燈。湯谷明表示,人一生不管做多少事、賺多少錢,能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即使對社會沒有多大的改變或幫助,但「至少我做了」這個理念,讓她試著找尋「有貢獻」的管道。
當時台北市的「四獸山」恰好有生態解說員的培訓課程,自嘲有「好為人師」性格的湯谷明立刻報名,成為長期的義務生態解說員。湯谷明不只上山下海帶隊認識台灣之美,還編寫步道褶頁或導覽書籍,也曾是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和中華少年科教公司自然生態課程講師、宜蘭北關螃蟹博物館顧問,為使專業更上層樓,她現在是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在職專班學生。
與團員的互動經驗,每每讓湯谷明印象深刻,有一次她帶小朋友到台南七股看黑面琵鷺,活動結束後一位家長打電話給她,孩子回家告訴父母:「那麼好的生態環境,為什麼我們要去毀滅它?」湯谷明知道,孩子真的體會到「用心」了,她希望藉由這樣的教育機會,讓這些未來也許是工程師或企業經營者,長大後對自然能多一分關懷。
幾年前,湯谷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台灣走透透自然工作室」,規模雖小,卻有其可靈活運用的空間,不用受太多拘束,隨時可按照自己的理想觀念發揮調整。她希望藉由這樣的一個小小工作室,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感動一部分人、再影響更多人,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愛護台灣、保存台灣原有的文化,也期望能串連起台灣各地更多相關的文史工作室或自然團體,針對共同的理念合作,凝聚更大的力量,推動「台灣之美」。
本專欄由中廣流行網「千禧之愛──High,女人!」節目提供,每周日晚十一時播出。本欄已集結出書,書名:戰鬥力加油站,全國各書店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