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英
最近因為胃潰瘍到診所就醫,吃了大半年的藥,到後來連看見藥丸都會反胃。雖然三餐按時服藥,但是心窩與上腹部還是感到悶悶的不適,於是在家人建議下改往教學醫院就診。大醫院總是人聲鼎沸且就醫耗時又耗神,但醫生專業真不是蓋的,光聊個幾句就抓到我的病源。
「我會幫你開些安定神經的藥。除了按時吃藥,建議多出去走走,認識新朋友、新環境,培養一點興趣或是尋找新的目標,可以轉移紓解內在的壓力。」換句話說,就是心理壓力已影響到身體健康,而非單純胃痛。
試想這段日子來的生活變化,確實有幾樁事令我甚是憂慮,職場主管強勢作風讓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工作的緊湊步調讓我隨時處在神經緊繃狀態、頻頻收到煩心文件搞得心神不靈……原來,壓力會讓身體過勞,招引百病。
心裡的痛,身體會知道。
在摸清病痛原因後,我開始學習解放自己,透過運動飲食調養身體機能,藉由閱讀寫作抒發情緒,並用綠色植栽轉移焦慮……我的心,慢慢順服,趨向安寧;身體的痛,也隨之淡隱而去。
當我在閱讀文章時,就像在欣賞一齣齣人生微電影,從中體會到人間酸甜苦辣,除了反躬自省,也讓自己感到不孤單,「原來有這麼多人都和我一樣」、「原來碰到這種事情可以這樣解決」。然後再透過書寫,將悶藏的話化作文字,慢慢掏空、慢慢梳理,讓心更加清明,身體也跟著變得輕盈。
閱讀或寫作時,我喜歡打開YouTube聆聽音樂,尤其是鋼琴曲或輕音樂,搭配美景動畫,讓人如沐春風,恍如遁入世外桃源,心和身體都很放鬆,像被催眠般平靜,彷彿做了SPA芳療般通體舒暢。
記得曾讀過一段有關文字與音樂的描述,相當傳神貼切:「音樂和文字,是心靈展翅翱翔的兩翼。音樂是心靈的律動和交響,是流淌著的文字;文字是心靈的聲音和共鳴,是飄飛著的音樂。」
說得極好。我確實從文字和音樂中尋找到那片樂園,遠離塵囂,釋放自我,讓我更懂得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進而喜愛並激勵自我。
心裡的痛,身體會知道;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所以療傷止痛之前,得先安撫好心,學會讓自己開朗愉悅起來,才是遠離百病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