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 看看我,聽聽我----台灣野鳥之美 文/彰化縣立美術館 |2020.08.23 語音朗讀 27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鷿鷈育雛。圖/許桂益 褐頭鷦鶯育雛。圖/許桂益 白鷺鷥育雛。圖/許桂益 黑冠麻鷺餵食。圖/許桂益紋翼畫眉與紅頭山雀。圖/許桂益栗喉蜂虎。圖/許桂益棕面鶯育雛。圖/許桂益灰頭鷦鶯餵雛中杜鵑。圖/許桂益大卷尾餵食。圖/許桂益彩䴉。圖/許桂益黑面琵鷺特寫。圖/許桂益許桂益1950年生於彰化縣花壇鄉,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畢業,曾任職花壇鄉民代表會,公職時期就喜歡為公所拍照記錄活動與人物。2005年自鄉代會退休後,受教於江村雄及蔡孟興2位攝影大師,自此將平日的興趣轉化為紮實的攝影藝術,近年來更參與多項國際影展,於2016年獲MPSA美國攝影學會授予大師級榮銜。 文/彰化縣立美術館城市電線桿上常見到的「大卷尾」,又名烏鶖,身手矯健。「小鷿鷈」喜愛築巢於水域生態的水草中,潛水覓食是牠們的看家本領,池塘、湖泊都可見其身影。當小小鷿鷈在水中游累時,牠們還會爬到親鳥背上休息,十分可愛。扁平如匙狀的長嘴,有著一張明星臉,溼地墨客「黑面琵鷺」是瀕絕的珍貴鳥類。「棕面鶯」的鳴聲清脆如銀鈴,因而有「電鈴鳥」的別稱。夏日精靈「栗喉蜂虎」是金門的夏候鳥,此種鳥屬於佛法僧目蜂虎屬,國內目前只有在金門縣才容易看到。要看到「彩䴉」是需要十足的好運喔!牠是台灣極稀有迷鳥,棲居於水稻田間或沼澤地。 外型清秀的「紋翼畫眉」,尾羽有著黑褐相間橫斑,可是鳴聲卻與外型大有差異。體型嬌小玲瓏的「紅頭山雀」又稱「小叮噹」,牠的特徵是喜愛倒掛在枝頭上覓食。拍攝生態,總希望能以鏡頭,將鳥兒育雛過程完整記錄,但事實並非如此!生物鏈還是有一定的演化天敵,從育雛的畫面最能體會「天下父母心」,不論環境多麼艱難,親鳥還是會努力克服,接力覓食,輪番守候。透過生態攝影,更學會換位思考,使生命更為豁達。這一幅幅令人驚豔的鳥類生態攝影作品,讓我們更了解大自然生態的獨特性與鳥類多樣性。「台灣野鳥之美」攝影展,目前於彰化縣立美術館展出至8/30止。許桂益1950年生於彰化縣花壇鄉,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畢業,曾任職花壇鄉民代表會,公職時期就喜歡為公所拍照記錄活動與人物。2005年自鄉代會退休後,受教於江村雄及蔡孟興2位攝影大師,自此將平日的興趣轉化為紮實的攝影藝術,近年來更參與多項國際影展,於2016年獲MPSA美國攝影學會授予大師級榮銜。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一拍即荷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手機開麥拉】影子的樣貌【光影魔術師】馬祖藍眼淚 魔幻神祕光【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