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二○一三年起,農委會林務局建立全台第一個中大型哺乳動物監測系統,在山區架設超過五百台紅外線自動相機,累積五百萬工時、三百五十五萬張相片,昨首度公布監測成果。根據相機拍攝點位及通報紀錄,台灣黑熊分布跟數量正在逐漸增加,過去認為台灣黑熊主要位於東半部,近來也在新竹、苗栗等北部山區發現更多蹤跡。
監測網六年來累計拍到二十九種哺乳動物,林務局保育組長黃群策表示,分布最廣為山羌,其次是鼬獾,但野豬、麝香貓、石虎的族群豐度近年有下降趨勢,拍到台灣黑熊的相機點位則持續增加。
此外,還發現穿山甲和流浪犬的相對豐度呈明顯負相關,當流浪犬數量上升,穿山甲數量就下降,因兩者棲地高度重疊、有競爭關係,需要加強重視。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監測重點是掌握物種族群變動趨勢,作為保育政策參考依據,外界關注的台灣黑熊是重要指標之一,資料顯示其分布、發現數量正在增加,巡山員或民眾通報紀錄也成長,未來將累積更多樣本數,才能更精準分析台灣黑熊是否顯著增加。
上周傳出山老鼠獵殺台灣黑熊還吃下肚,引發民眾激憤,林華慶表示,台灣黑熊過去以來就存在很大的「黑數」,有些人刻意狩獵,也有農民設陷阱但不慎抓到黑熊,擔心觸法因此私下處理,外界長期不得而知。為掃除黑數,掌握台灣黑熊數量並即時救援,近年與東部地區部落建立互信關係,鼓勵居民通報,並透過宣導、溝通減少「人熊衝突」,近期也會加強北部部落溝通。
為遏止山老鼠盜伐及獵捕保育動物,林華慶指出,目前盜伐最高可判刑十年,但實務上法院判決多在兩年以下,即使調高刑罰也沒用。山老鼠罰金為贓額十倍以上,但贓額以山價計算,可能僅幾千元至幾萬元,跟市價動輒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落差很大,年底前將送出森林法草案,未來修法以「市價」計算贓額,「讓山老鼠感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