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南路上一條長滿青苔的小徑。圖/王錫璋
文/王錫璋
曾看過蔣勳寫到相關「苔」的小文,他提到:「苔」很微小,城市文明,生活現實 裡,不容易看到「苔」了……日本庭院,如京都西芳寺,苔還是用養的。
這令人很驚奇,以前苔草不是處處可見嗎?小時候,房子屋簷下、水溝邊,不是常常看到長青苔了呢?而且苔如雜草,它也會令人容易滑倒,看到總不舒服,覺得那是潮溼、不清爽的環境下才會有的,怎還有寺廟在養它呢?
年歲漸長,才知「苔」有歲月漫長歷練的象徵。山上常年陰溼多雨,山谷向陰不易晒到陽光,因此山區小徑或枯朽木頭,才易生苔;但它是時光凝聚及生物成長的一種縮時後的現象,你很難看到苔草如何長出來的,正如你很難看到時針、分針正在旋轉中。於是講究哲學或禪學氛圍的寺廟,就培養一些苔了,供人觀賞,供人沉思,正如庭院枯山水一樣,各有其禪意。
的確,現在台北都會裡,要看到青苔,並不容易。但六月幾番梅雨侵襲後的一個黃昏,我在敦化南路的中央分隔島的廊道中,竟看見一條綿延而去的青苔小徑,這是以前少見的;往年,只有欒樹飄下落葉,會把小徑,鋪成金黃道路般,青苔綿延,並不常見。
這條小徑,在敦南、和平交叉路口以南,已過了敦化南路著名的欒樹賞花精華區,和較熱鬧的遠企百貨和遠東大飯店了,故行人較少,會特意走到中間廊道的更少。「門前遲行跡,一 一生綠苔」,人跡少,翠綠的青苔自然就趁著雨水溼痕,滋蔓生長成一條青苔小徑了。
青苔在日本,是美景之一,敦化南路以綠意廊道和仁愛路並稱北市兩大美景道路;或許好好培植、養護,青苔小徑,也可以成為敦南風景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