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國中輟學之後,16歲時離家至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考上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於智庫公司工作,同時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於35歲後決定出家,並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現在於印度經營用以「改善
文/草薙龍瞬 譯/楊詠婷
下面有個關於「業」的大型課題,想跟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這是一個足以動搖世界的「巨大的業」。「業」不僅僅是每個人單獨的課題,甚至可能是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種族的課題。
每個活在世上的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內心,而每顆心都存在著「業」。那個「業」驅使人產生反應,製造出貪欲、憤怒及妄想,還有「我慢」等共通的欲望。運作這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法律,甚至是文化、價值觀及生活習慣,全都發源自「內心」。可以說,內心創造了這個世界。
從這個角度思考,推動這個世界的,就是潛藏在人類內心的「業」,這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接著,就來大致回顧一下人類所抱持的「業」吧!
第一,是貪欲,也就是無止境地追求過度的利益及權利。例如,造成貧困及階級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分人的貪欲讓資源分配出現了問題。
現今,全世界一年所生產出來的財富,八成以上都掌握在不到百分之一的富裕階級手上,這就是貪欲所造成的世界性扭曲(由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於二○一八年所統計的結果)。
如今,國際局勢的惡化日趨嚴重,部分原因就是某些領導者貪得無厭的支配欲所造成。未來的經濟趨勢也有被貪欲掌控的危險,因為AI(人工智能)等最尖端的技術革新,有可能優先被用來滿足資本家及權力者的貪欲。
如此一來,會造成什麼問題?
答案是:貧富差距擴大,以及單方面的控制及利用。絕大多數的人類,會被貪婪的少數人任意操縱及利用;同時有愈來愈多的人,會被認定「沒有價值」而遭到踐踏及捨棄。當極少數的人坐擁財富,整體社會卻向下沉淪,這就是貪欲這個「業」,給世界帶來的苦果。
憤怒,則誕生在被強加的痛苦之中。世上有無數的人,被迫遭受戰爭、歧視及暴力等痛苦。憤怒有其根源,正確的方向就是解決掉這個根源。對於不合理的對待,要挺身反抗;當社會出現問題,要努力改變法律及制度。若是自己的心製造出憤怒,就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那股憤怒。
我慢與妄想
在這當中,有一個東西會阻礙我們的努力,那就是妄想。比起撫平傷者的痛苦,自己的欲望更為重要;比起改善現狀,更想保住對自己有利的情況。為了讓自己的存在顯得更有價值,不惜去否定他人。
人類長久以來就一直被自己的「想法」、「思考」、「信仰」等妄想所捆綁。不只是個人的傲慢及偏見,還會藉由意識形態、宗教、人種、民族、歷史、國家等「妄想」將自己正當化,持續否定、排除他人。
「我慢」與「妄想」是一體兩面。被「我慢」所捆綁的內心,對於別人的痛苦會無動於衷,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當現實不如己願,就會指責那是謊言或是欺騙,強烈將之排擠及否定。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網路、社群媒體都是會讓「我慢」及「妄想」無限增生的空間。
雖然網路及社群媒體都具有情報共享及交流等正面的價值,但是,相對的,也可能會觸發某些人的我慢或妄想,造成內心被毒素汙染,並且擴大毒害的危險。
我慢能夠滿足認同欲,讓人產生快感,所以不是那麼容易放手。不只是人的內心,現今包括政治及國際關係、人們的言行及舉止,全都逐漸被「我慢」及「妄想」的「業」給吞蝕。
如果這個世界是由內心所構成的,那麼世界的另外一面,就是「所有內心反應的集合體」。一旦眾人的內心開始累積毒素,整個世界的毒素也會不斷增加。
據說,佛陀曾經猶豫過,是否要將「克服痛苦的道路」,傳達給那些被執著所捆綁的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沒有從貪欲、憤怒、妄想及我慢當中解脫出來。所有人的內心都充滿各種痛苦,這個世界也處在眾多問題尚未解決的危機當中。盤據在人類內心當中的「業」,已經超越時代,越發增強了力量,這是目前人們所要面臨的現實。
佛陀想著——如此費盡千辛萬苦,將我所領悟到的事傳達給人們,說不定只是徒勞。這些道理與世間的風潮相反,內容又過於精妙深奧。因此,一定無法傳達到那些被執著所捆綁、看不見真相的人們心裡。
(摘自《有那麼多煩惱,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大好書屋出版)
作者簡介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國中輟學之後,16歲時離家至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考上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於智庫公司工作,同時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於35歲後決定出家,並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現在於印度經營用以「改善社會」的非政府組織及幼兒園、小學。不隸屬於任何佛教教派,而是努力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合理方法」,並且四處遊歷日本,舉辦佛法探討或經典朗誦等法會活動。著有暢銷書《不反應的練習》、《煩躁時就去感覺腳掌心!》、《放心,就連佛陀也為家人煩惱》、《原諒自己,人生就會自由》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