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吹石頭跑 到如詩如畫 |2020.08.09 語音朗讀 18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周邊牧民發展特色生態產業,治沙又致富。圖/新華社 周邊牧民發展特色生態產業,治沙又致富。圖/新華社 周邊牧民發展特色生態產業,治沙又致富。圖/新華社 孟和巴依爾和胡娜仁結束一天的忙碌,在夕陽下回家。圖/新華社 「我的故鄉不再荒蕪,現在已經是綠樹成蔭、如詩如畫。」盛夏時節,孟和巴依爾談起家鄉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變化時激動地說。阿拉善盟曾經是內蒙古自治區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嚴重的地區,被稱為中國沙塵暴西北路徑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策源地。境內有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天上不見鳥,地上不長草,遍地無人煙,風吹石頭跑。」孟和巴依爾是當地的牧民,他對於家鄉20年前的整體印象,套用了這句俗語。整治黑河水 改善生態環境2000年,中國國務院作出對黑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的重大決策,以此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黑河是中國西北地區第2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中段,其流域東與石羊河流域相鄰,西與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海。2002年7月17日,位於內蒙古最西部的額濟納旗境內乾涸10年之久的東居延海首次進水。官方消息顯示,阿拉善盟利用來之不易的黑河水對下游額濟納旗實施搶救性的保護,居延海三角洲地下水位平均回升40公分,東居延海連續15年不乾涸,水域面積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消失已久的黑河尾閭獨有的大頭魚重新出現。阿拉善盟林草局副局長王新民說,目前額濟納旗居延海兩岸胡楊林面積由36萬畝增至45萬畝,居延海再現往日碧波盪漾的景象。居延海的變化,只是阿拉善盟整體發生巨變的縮影。當地官方將生態治理工作列為施政重點,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阻斷當地三大沙漠的連線」。造林退牧 帶來綠色觀光收入「我們通過大力實施造防護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打破了在200釐米以下降水地區不能飛播造林的定論,持續開展飛播造林,累計飛播造林636萬畝。」王新民表示,經過多年奮戰,已經大有成效。據報導,經過數10年奮戰,阿拉善盟官方在上述三大沙漠之間已累計完成營造林1935萬畝,特別是在騰格里和烏蘭布和沙漠建成兩條總長460公里、寬3至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林草防護帶,形成「綠帶鎖黃龍」之勢,保障了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糧基地以及中國西北、華北、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安全。「現在颳沙塵暴的次數愈來愈少了,樹愈來愈多了。」孟和巴依爾驚奇地說,阿拉善生態環境的逐年變化,也讓這裡的民眾過上了「小康生活」。「我們過去周圍都是沙子,一颳風就把羊圈和羊都壓住了。」李秀梅是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浩坦淖日嘎查的民眾,她說,這幾年,當地開展飛播造林改善了環境,還帶來了可觀的綠色收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當地環境的漸次變化,也正帶動著當地的觀光旅遊。 前一篇文章 沙塵暴 下一篇文章 撒哈拉沙塵 橫跨大西洋登陸美國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氧2025.09.1205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正念新視角 身體掃描與內在覺察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過度依賴AI 認知衰退有隱憂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日常生活情境 運用優勢談判模式敬畏情緒 跨越心靈與科學 作者其他文章莫迪會見普亭 盼俄烏戰爭盡快落幕面對災厄無常 善念可化解與修復天然營養時蔬料理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創意處方箋 滋養心靈活力倍增北韓秀新型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