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崁頂放火馬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江俊亮 |2020.08.08
2109觀看次
字級
台南市長黃偉哲(前右六)六日晚上參加「放火馬」活動,點燃火馬周邊的蜂炮。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台南後壁崁頂「放火馬」民俗活動,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 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南後壁崁頂「放火馬」民俗活動,經過百餘年的傳承,今年七月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台南市長黃偉哲六日晚上參加「放火馬」民俗活動,體驗火馬蜂炮的震撼,並頒發文化資產登錄證書,表彰這項民俗的珍貴價值。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後壁區崁頂里「放火馬」民俗祭典相傳有百餘年歷史,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池王爺聖誕千秋前夕,信眾委託專業匠師糊紙馬,並在馬背和底座四周安上蜂炮,在農曆六月十七日池王爺聖誕前一天燃放、火化,給靈界當「腳力」(座騎)。

文化局指出,「崁頂」是後壁區北境的庄頭,興建於一九○二年的「勸善堂」是地方信仰中心,主祀池府千歲(池王爺)。根據考證,崁頂聚落以北的舊八掌溪河道,曾是清代台灣三大民變之一「戴潮春事件」的古戰場,地方流傳許多殺戮傳說。

有關「放火馬」的緣起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清末官差沿著八掌溪運官銀,途中遭遇盜匪襲擊;官兵準備從崁頂上岸,卻因不熟地形,誤陷沙洲而慘遭殲滅。另一種說法是清末盜匪猖獗,當地壯丁在溪畔部署稻草人,將盜匪引進沼澤區襲殺。

因此,當地至今仍流傳「林進避崩埤」(盜匪襲擊官兵說)、「五虎寮事件」(壯丁襲殺盜匪說)兩種版本。由於當地陰魂冤氣甚重,後來經勸善堂池王爺出面調解,允諾「池王爺有食,冤魂亦有食」,並指示信眾,每年應準備豐盛的供品,在舊戰場遙祭亡靈。

因此百餘年來,信眾都會點燃「火馬」周邊的蜂炮後,再點火將「火馬」火化給亡靈,成為當地傳承不墜的民俗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