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情】清末民初的杭州西湖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08.06 語音朗讀 25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民國初年,杭州照相館發行的西湖相片冊,其中有雷峰塔尚未完全倒塌的影像,照相館同時聘請專人用小楷寫上註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民國初年,杭州照相館發行的西湖相片冊,其中有斷橋殘雪的影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晚清杭州西湖老照片中的靈隱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杭州西湖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人間天堂,北宋皇室遷都於此,命名臨安,終日沉醉於春風楊柳,吟詩作樂,以致將復國大業拋諸腦後。西湖之美,令人如置身仙境,不知前世今生。正由於西湖在朝代更替中的迷情作用,南宋開始的「西湖十景」,經由文人墨客的渲染,千年傳唱不絕。它們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雙峰插雲」、「花港觀魚」以及「柳浪聞鶯」等。這十景大體上位於湖邊或湖中,隨後經常出現在繪畫和詩作中。元代遊湖區域擴大,復以江南山水為種種美好想像的根源,十景另有所指。明代以後,不同時代的名人遊湖攬勝,詩興大發時,又見前人所未見者,十景又出現變動。清雍正年間,西湖疏浚,十景變成十八景,乾隆下江南,題詞賦詩,十八景又增加至二十四景。直到一九八四年,杭州地方文化單位又重選十景。總之,歷代文人發揮創意,別出心裁,作為參與塑造時代記憶的方式。然而,無論西湖景色如何變動,真正觸動人心的仍然是那些帶著傳奇典故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的無疑是雷峰塔。此塔建於南屏山向北伸展餘脈,瀕湖隆起之高地,林木蔥鬱,相傳吳越王為慶祝黃妃得子所建,故初名「黃妃塔」。塔裡闢有地宮,存放佛像經卷等珍貴文物。北宋雷峰塔因戰亂而遭破壞,南宋重修,呈金碧輝煌之姿,日落照映,故有「雷峰夕照」之稱。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東南沿海,一度圍困杭州,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僅存裸露的磚砌塔身,凝重蒼涼。有清一代,雷峰塔就以此殘缺美的形象深植人心,康熙、乾隆二帝幾度遊湖品題,雷峰夕照遂名聞遐邇。《西湖志》稱:「孤塔巍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台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境初開,火珠將附……。」儘管雷峰塔的殘缺美獨具一格,但畢竟不堪長年風吹日晒,加上塔基不斷遭人挖取,一九二四年,古塔磚身終於轟然倒塌,不僅揮別了雷峰夕照的千年美景,也勾起了中國社會的巨大傷感。古人所描繪的「雷峰殘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永遠不見了。清末民初,杭州地方照相館常以西湖美景為題材,用專業相機拍攝著名的西湖美景,裝幀成冊,有些還用毛筆寫下典雅的圖說,作為收藏玩賞之用,為當時文化人的休閒生活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今日觀之,西湖美景重現,更感歡暢! 前一篇文章 【成語探源】 優孟衣冠 下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05【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6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7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08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9牽動數代玩家青春 瑪利歐迎40歲2025.09.1110全球最長航線將開通 至少飛26小時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書藝心語】相遇【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香火傳承】三代祖師與德化龍湖寺【寬鼎畫語】飄浮‧海洋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