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曾是水星?

文/科學少年編輯部 |2020.08.06
1162觀看次
字級
火星地形圖,大塊藍色代表一大片平坦的低地,這裡也許曾經有海洋存在。 圖/NASA

文/科學少年編輯部

現在的火星地表看來只是一大片無止盡的紅土,沒有河流與海洋,和地球十分不同。但科學家從火星空照圖發現,它的表面有一條條曲線,像是水的波紋,也像你指尖上一圈圈的指紋,這種奇特地形被稱為「指紋地形」。近年來科學家的研究推測,這種地形是由水──海嘯所造成的!

早在2016年,就有科學家觀察到這些指紋地形,並且認為是因小行星撞擊到火星表面,引起超過100公尺高的巨型海嘯猛烈撞擊海岸而沖刷形成。

近來,科學家根據這個推論計算小行星落下時的能量,及海嘯發生的位置,推測火星上的「羅蒙諾索夫隕石坑」就是當年的撞擊痕跡。羅蒙諾索夫隕石坑大約在30億年前形成,寬度達120公里。

哪來的水引起海嘯?

隕石墜落到地表,砸進海裡引起海嘯,乍聽之下十分合理,但科學家又產生了其他困惑。

火星早在大約40億年前就因為核心固化,沒有流動的金屬液體,導致磁場幾乎消失,大氣層又因缺乏磁場保護而變薄,使得火星表面的水快速蒸乾。

目前,科學家已提出一些火星能夠長期「保溼」的推論,例如大氣層有足夠的溫室效應,能維持地表溫暖;或者大氣層是以很慢很慢的速率變薄等。也許等到未來NASA帶回火星上的樣本,具體確認岩石年齡後,可以一一解開這些千古謎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