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凝視台灣 捕捉不同族群容顏 曹麗蕙 |2020.07.31 語音朗讀 23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阮義忠與攝影作品合影。圖/記者曹麗蕙 《回家的路上》系列,二龍村林家的各房小孩一起洗澡,礁溪,一九七九年。圖/阮義忠提供 《人與土地》系列,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一九八六年。圖/阮義忠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四十年前,一位年輕攝影師來到北埔客家村,黑狗狂吠、小孩丟石頭,他鍥而不捨,五年來造訪當地十三次,終於讓北埔老先生用招呼取代戒心迎接他的到來;後來他也為融入泰雅族四季部落,費時九年逢年過節跑到山上和村民度假,結婚去喝喜酒、出殯列於送葬隊伍中,連四季小學的開學和畢業典禮也不缺席,只為記錄村民最純粹的容顏。他是台灣人文攝影家阮義忠、第一屆全球華人傳媒大獎「攝影文化貢獻獎」得主,自一九七四年開始拍照,上山下海,一步一腳印踏遍台灣各鄉鎮,捕捉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隨國民政府來台外省人的日常生活。近半世紀歲月過去,青絲變白髮,唯一不變的是他用鏡頭對這時代的深情凝視。「每張照片都在述說寶島知足勤奮、刻苦耐勞的黃金年代,彰顯人與人互信、互愛、互助,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台灣價值。」邁入七十歲的他將多年心血,出版《台灣民間影像史冊:阮義忠經典攝影集》,並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從心所欲》阮義忠七十回顧展」。每張照片 都認為是唯一「現今回過頭來看,半世紀前的台灣影像是我們共同鄉愁,整個時代的最大資產。」他說,那個年代的台灣價值已稀薄,而攝影的魅力就在於「把隨時都在變,隨時會消失的那一瞬間,化剎那為永恆」,「我把每張照片都認為是這一輩子的唯一」。《台灣民間影像史冊》共有《北埔》、《人與土地》、《四季》、《回家的路上》等十冊,每一幅影像阮義忠都重新放大到手藝的極限,不僅承載台灣半世紀的記憶,也蘊藏一則則動人的故事。四十年前,阮義忠拍北埔客家村時,村子保守封閉,但文化原生態保存很好,「這很吸引我,我不只能拍當下,也能拍出北埔百年前屯墾年代的面貌」。他分享,北埔攝影集封面人物是中藥鋪主人蕭漢苗,在拍照兩年後享九十五歲耆壽往生。三十多年後,北埔照片來到新竹展出,蕭漢苗的兒、孫都來看展,還將照片中人物的故事細細述說,讓照片不只是藝術照,變成生動的北埔影像誌。然而讓阮義忠感動的是,展覽結束後,蕭漢苗兒子蕭欒飛從口袋掏出一個紅包給他,對他說:「我爸爸已把你視為家人,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禮數。」阮義忠感念在心:「紅包至今未拆,我把它放在北埔攝影集原稿的最上頭,要傳給子孫後代。」而一九八六年,阮義忠在屏東牡丹鄉旭海村拍攝當地孩子翻跟斗的畫面,被他視為難度頗高的一張照片,原來該地當初屬軍事重地,本是為了電視節目《映象之旅》來拍攝,卻被士兵擋在外頭,就在將攝影器材交接運送過程中,他忽見遠方居民在玩翻跟斗,緊張氣氛下,他旋即按下快門,捕捉難得畫面,「畫面雖平凡,卻很震撼我,剎那間把人在天地間該有的位置清清楚楚標示,且要抓到跟斗翻到正好上下顛倒很難」。攝影套書 凝縮庶民影像《台灣民間影像史冊》是阮義忠將台灣昔日身影凝縮在照片中的攝影套書,也是台灣庶民影像的素歌,他認為攝影最大的力量並非記錄,「而是拍出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瞬間」。他表示,當把別人生命中的光輝、火花、高貴、尊嚴都剛好掌握、表達出來,彼此的生命都會因此更豐富,「人性之光是至善的,有照片為證是真,傳達真情所在最美」。 前一篇文章 時空探祕特展 從遠古探索到未來 下一篇文章 晚明作品 蔡復一畫像 金門首件國家重要古物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國際佛光會 3度獲公益金質獎雲門關不掉的耳朵 聲響融入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