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孝親樓 金門新地標 |2020.07.31 語音朗讀 26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金門縣定古蹟吳心泉宅,分別為傳統建築二落的大厝及護龍、洋式疊樓。 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金門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一年四個月的修繕,終於在近日竣工。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吳心泉宅的牆體石材,主要來自於附近的田浦海邊,材質良好,保存狀況也良好。 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本報金門訊】金門首件旅外金僑將祖厝捐贈給縣政府的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一年四個月的修繕,近日竣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縣府相當重視,盼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且規畫為觀光景點。金門縣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位於金沙鎮大地自然村,大地人吳心泉於一九二九年開始興建,一九三三年完成,為金門僑匯建築代表之一,混合傳統及洋樓建築特色,充分代表一九二○年代金門盛行的閩洋折衷僑匯建築形式,具有高度的歷史與藝術價值。金門縣政府於二○一二年十二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縣定古蹟。三年前房屋繼承人吳友鏗徵得另一繼承人吳友量同意,把房屋所有權狀從馬來西亞帶來贈予金門縣政府,成就一段佳話,之後也影響沙美張文帝洋樓繼承人張惠英起而效法,把張文帝洋樓也捐給縣府。主持吳心泉宅調研計畫的金門大學建築系主任曾逸仁表示,吳心泉是金門人下南洋的代表性人物,十六歲時和大哥吳守作、弟弟吳仲坦到南洋打拼,最終落腳麻六甲,吳心泉開設花崗岩石材場,成為「山王」;他的弟弟吳仲坦則在航運業打下一片天,造就日後「山王與海王」的家族聲勢。因為母親不願離開故鄉金門,吳心泉蓋了「孝親樓」讓母親住得舒適,沒想落成不到幾年,吳母就病逝。此宅分二階段興建,分別為傳統建築二落的大厝及護龍、洋式疊樓。桃園小人國藏一棟縮小版參訪過吳心宅的民眾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桃園主題樂園「小人國」內有一棟縮小版的吳心泉宅,曾逸仁說,那是當初有一位軍官在吳宅附近服役,他很喜歡這吳心泉宅,退伍後去小人國上班,就照原比例蓋了一棟。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指出,捐贈人吳友鏗希望將來子孫來到金門時,問起吳心泉故居,每一個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地點。對於此心願感同身受,將規畫加強宣傳並與觀光業者及機場排班司機合作,不但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更讓古蹟再次展現生命力。金門的洋樓很多,主因是早期的金門土地相當貧瘠,男性謀生不易,只能選擇「落番」赴南洋打拚,金門有句俗諺:「十去、六亡、三在、一回頭」, 意思是講十個人赴南洋打拚,真正衣錦還鄉的可能只有一人,這些「出洋客」大多會回金門修建洋樓,但又因產權複雜,不少老屋頹敗無法修復。落番思故土建洋樓展成就金門人「落番」的現象,學者稱為「連鎖式移民」,第一代的移民在異邦站穩腳步後,便會返鄉帶走更多同族、同鄉到僑居地發展;後到者則仰賴早到的同族、同鄉尋找工作。因此,金門海外移民通常具區域性的鄉族特色,例如:水頭黃氏到印尼發展、珠山村薛氏往呂宋打拚、湖下楊氏至新加坡定居等。知名的「陳景蘭洋樓」、「得月樓」、「北山古洋樓」等,則集各類南洋殖民樣式大成,再加上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形成一種別具風情的建築風格。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金門的洋樓,是出洋客思念故土的具體展現,但很多存在著產權不清的問題,有的因為主人下南洋,找不到人,也有的是託管給金門的親友,結果親友一死,他的繼承人又是一大堆,所以產權相當複雜,只要其中一個人未同意,就無法修復,只能任其傾圮。 前一篇文章 百里壯遊 追隨賴和 3高中生台北走到彰化 下一篇文章 電支大突破 4大服務拚明年上路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底蝗蟲肆虐 東沙珊瑚礁恐消失水管串起善心 翻轉尼泊爾山村中美關稅休戰90天 互降115%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