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孝親樓 金門新地標

 |2020.07.31
2470觀看次
字級
金門縣定古蹟吳心泉宅,分別為傳統建築二落的大厝及護龍、洋式疊樓。 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一年四個月的修繕,終於在近日竣工。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吳心泉宅的牆體石材,主要來自於附近的田浦海邊,材質良好,保存狀況也良好。 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本報金門訊】金門首件旅外金僑將祖厝捐贈給縣政府的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歷經近一年四個月的修繕,近日竣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縣府相當重視,盼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且規畫為觀光景點。

金門縣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位於金沙鎮大地自然村,大地人吳心泉於一九二九年開始興建,一九三三年完成,為金門僑匯建築代表之一,混合傳統及洋樓建築特色,充分代表一九二○年代金門盛行的閩洋折衷僑匯建築形式,具有高度的歷史與藝術價值。金門縣政府於二○一二年十二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縣定古蹟。

三年前房屋繼承人吳友鏗徵得另一繼承人吳友量同意,把房屋所有權狀從馬來西亞帶來贈予金門縣政府,成就一段佳話,之後也影響沙美張文帝洋樓繼承人張惠英起而效法,把張文帝洋樓也捐給縣府。

主持吳心泉宅調研計畫的金門大學建築系主任曾逸仁表示,吳心泉是金門人下南洋的代表性人物,十六歲時和大哥吳守作、弟弟吳仲坦到南洋打拼,最終落腳麻六甲,吳心泉開設花崗岩石材場,成為「山王」;他的弟弟吳仲坦則在航運業打下一片天,造就日後「山王與海王」的家族聲勢。

因為母親不願離開故鄉金門,吳心泉蓋了「孝親樓」讓母親住得舒適,沒想落成不到幾年,吳母就病逝。此宅分二階段興建,分別為傳統建築二落的大厝及護龍、洋式疊樓。

桃園小人國

藏一棟縮小版

參訪過吳心宅的民眾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桃園主題樂園「小人國」內有一棟縮小版的吳心泉宅,曾逸仁說,那是當初有一位軍官在吳宅附近服役,他很喜歡這吳心泉宅,退伍後去小人國上班,就照原比例蓋了一棟。

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指出,捐贈人吳友鏗希望將來子孫來到金門時,問起吳心泉故居,每一個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地點。對於此心願感同身受,將規畫加強宣傳並與觀光業者及機場排班司機合作,不但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更讓古蹟再次展現生命力。

金門的洋樓很多,主因是早期的金門土地相當貧瘠,男性謀生不易,只能選擇「落番」赴南洋打拚,金門有句俗諺:「十去、六亡、三在、一回頭」, 意思是講十個人赴南洋打拚,真正衣錦還鄉的可能只有一人,這些「出洋客」大多會回金門修建洋樓,但又因產權複雜,不少老屋頹敗無法修復。

落番思故土

建洋樓展成就

金門人「落番」的現象,學者稱為「連鎖式移民」,第一代的移民在異邦站穩腳步後,便會返鄉帶走更多同族、同鄉到僑居地發展;後到者則仰賴早到的同族、同鄉尋找工作。因此,金門海外移民通常具區域性的鄉族特色,例如:水頭黃氏到印尼發展、珠山村薛氏往呂宋打拚、湖下楊氏至新加坡定居等。

知名的「陳景蘭洋樓」、「得月樓」、「北山古洋樓」等,則集各類南洋殖民樣式大成,再加上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形成一種別具風情的建築風格。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金門的洋樓,是出洋客思念故土的具體展現,但很多存在著產權不清的問題,有的因為主人下南洋,找不到人,也有的是託管給金門的親友,結果親友一死,他的繼承人又是一大堆,所以產權相當複雜,只要其中一個人未同意,就無法修復,只能任其傾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