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主題徵文--城市快門】 大家都愛排隊

文/佘炎輝 |2020.07.29
998觀看次
字級

文/佘炎輝

家門口出去轉個彎就是某科技大學後門,寬僅六公尺、長三百公尺小小的一段路,卻是兵家必爭之地,便當店、冷飲店、影印店林立,各種炒飯、炒麵、炸雞、滷味百家爭鳴。

各店家為了招攬客源,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往往同時A店推出買二送一活動,B店就打卡加碼送豬排,C店則周年慶大放送,廝殺得彷彿一級戰區。

只要是吃的和喝的商品在促銷,我也會和學生一樣去排隊搶購,不落人後。畢竟買的數量有限,不會買多了放到過期,而且價錢不貴,搶購前計算機還是會先算過划不划算的。

這不像口罩、衛生紙和飲用水之類的民生用品,明明夠用還搶得像世界末日來臨一般,看那些想方設法搶購囤積的民眾,總覺得他們像暴動的難民在搶物資。即使預告要漲價了,又能搶得了幾回?或許有人說,省下來的錢都是小確幸,但也許還沒用完就降價了,豈非得不償失?

所以我倘若搶不到,懊惱歸懊惱,還不至於後悔莫及,套句股市用語,就是「逢低買進」──買到就好。

台灣人愛排隊是眾所周知的,連外國人都看得瞠目結舌,尤其是對美食名店的趨之若鶩,更覺得不可思議。會引領這種「瘋」潮,不外乎是嘗鮮、限量和便宜三種誘因。

從早期澳門葡式蛋塔的濫觴,到近期日本知名拉麵來台展店,經電視美食節目、報章專欄、網路部落客、YouTube大肆報導推波助瀾下,對搶頭香來嘗鮮的群眾而言,無怨無悔地排兩三小時,絕對是物超所值,好像面對那麼銷魂的美食,不去朝聖就對不起自己。於是乎打卡的美食照就在社群網站串流,比酷、比炫、比誰吃過最多家。

可惜有些所謂的名店曇花一現,當抵擋不住現實考驗及大眾喜新厭舊的習性時,嘗鮮期一過就被打入冷宮的,不知凡幾。

需拿號碼牌才能到手的限量新產品、網路吃到飽方案、引起街坊抗議,動不動就上新聞的嘉義手工蛋捲、彰化蛋黃酥,因為不去排隊卡位就搶不到。於是衛生紙之亂、499之亂、免費香蕉之亂等社會現象占據各個版面,經街坊爭相走告、群組傳得沸沸揚揚,更是搔得你心癢難耐,不去搶怎麼行?人性的貪婪面表露無遺。

網路興起後一票難求的演唱會、一機難買的手機或遊戲機、一位難訂的廉價機位,網路一開賣就瞬間秒殺,倒也展現大眾驚人的購買力,為不景氣的社會創造另一番經濟奇蹟。

若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麼「排隊之下必有便宜貨」也說得通。另有一說「便宜沒好貨」也未必,那就是買一送一或周年慶各種促銷活動莫屬了,總是令人難以招架。君不見年輕人為了買一送一的限量珍珠奶茶,排到天荒地老也無怨尤嗎?

但以經濟成本而言,排隊所花的時間和多送一杯、多給一份、多附一罐比起來是得是失就見仁見智了。對喜歡一窩蜂湊熱鬧的人而言,能滿足那幽微的、隱然的貪小便宜的心理還是挺划算的。對此不屑一顧的人而言,看到大排長龍簡直要他們的命,猶如觸到地雷一般。難怪幫忙跑腿的「代客排隊」應運而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這也造就了另一個「宅經濟」興起──外送與團購。

美國社會學家喬治.瑞澤爾(George Ritzer)將「排隊」這樣的消費現象視為消費者的一場「朝聖」,人們排隊想要獲得的商品就像是某種「聖物」,於是排隊便成了一種「儀式」。

汝視之為蜜糖,吾視之為砒霜。這個社會現象是不是太怪異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