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福州 (5-1)閩江春曉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07.24
1904觀看次
字級
在萬壽橋上向西南方向拍攝。遠處可見倉山的洋房,有鐘樓的那座建築即天安堂。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照片中為中國古代浙江、福建一帶常見的福船。這種船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首尾高昂,在船艏裝有一對船眼,船體高大,上有平整寬闊的甲板,適於海上航行;常被用作兵船或戰船,是中國四大古船之一,因產自福建而被稱為「福船」。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煙台山上自西南向東北拍攝。近處是中洲島,江南橋和萬壽橋在照片左邊以外。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萬壽橋上靠近中洲島的地方向西 南拍攝。遠處倉山上的洋房在薄霧中 若隱若現,左邊露出的一部分為中洲 島,島上的建築密度奇高,均用石條 作地基。江面上三個人正緊張地操縱 一隻巨大的木排,後面一人,前面兩 人,就地取材用運送的圓木做出兩個 控制方向的「舵」。福建山區盛產紅 木等名貴木材,時至今日也是中國最 大的高檔木材加工中心,想來那時候 無論官員還是百姓,家中家具的木材 都是用這種方式從大山中運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煙台山上自東南向西北拍攝。閩 江在淮安分為北南兩條支流──北邊 的閩江和南邊的烏龍江,兩江於馬尾 再度匯合後注入台灣海峽,遠處寬闊 的水面即剛進入倉山北面水道的閩江 。雖然倉山遍布很多洋行,特別是煙 台山和沿江一帶有很多西式建築,但 是從這個角度看,閩江北岸沿江都是 西式建築,而南岸更多的則是中式民 居和閩南獨特的馬鞍牆。倉山寧靜的 午後,沿著小山起伏的小路,這種靜 謐閒適,似乎一百多年都沒有什麼變 化。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866年,在左宗棠和沈葆楨等人的倡議下,於福州馬尾成立福建船 政學堂,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現代海軍學校。次年又成立了馬尾船 廠,從此前學堂習造船、後學堂習航海,另設有繪事院、藝圃,培養 高級造船、輪機製造和航海人才,這裡也誕生了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 的鐵甲船。這張照片是在船廠東側的小山上俯瞰船政學堂全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煙台山上自南向北拍攝。近處的橋是江南橋,遠處的橋是萬壽橋,江中心是楞 嚴州,又名中洲島。中洲島南北分別由江南橋和萬壽橋,與江南北兩岸相連。這兩 座橋最早以浮橋的形式出現在宋代,至元代始改為石橋。其中江南橋在清‧乾隆年 間曾被沖毀,後重建。最遠處是福州城。這兩座大橋已在1995年重建,不復舊貌。 島上曾有很多中外商行,照片中江南橋北端雲章號綢緞莊的招牌非常顯眼。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閩江和烏龍江流經南台島後,在馬尾重新彙集,並從 那裡流向大海。馬尾的江中曾有一座羅星山,後因為馬 尾港的修建而與江北的陸地相連。羅星山上有宋代修建 的羅星塔,明‧萬曆年間被颱風摧毀後重建。由於羅星 塔的位置和高度,一直被作為重要的地標建築,一些國 外文獻中稱羅星塔是「塔錨地」。照片中的這處水面, 1884年中法雙方的艦隊曾激戰於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閩江北岸向東南拍攝。近處萬壽橋上人來人往熙熙 攘攘,不甚寬闊的橋面上還有很多攤販。從這個角度可 以看到大橋全部由巨大的石條砌成,橋墩迎著上游的一 面設計成船頭的樣子,可以減少江水對橋墩的衝擊力。 橋東西兩側的船完全不同,西面是疍民的小船,橋東側 通往大海,停的都是巨大。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倉前山上自西南向東北拍攝。遠 山含黛,福州城外東有鼓山,西有旗 山,南有方山,北有蓮花山,四山環 繞,是塊風水寶地。萬壽橋和江南橋 都重修了橋面,更加平整,事實上民 國時期這兩座橋曾經過多次修整。泛 船浦一帶帆檣集湊,那裡是福州的重 要港口。近處沿江的街道是倉前街, 這裡曾經是熱鬧的商業區,路兩邊商 鋪林立,現在已經被改造成寬闊的行 車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南台島是閩江上第一大島嶼,島中部古稱藤山,明洪武年間山北麓始建鹽倉,遂稱倉前山或倉山。元代以後山上設有煙墩作報警之用,故又名煙台山。山下即是閩江,江中有一小島名中洲島,與北邊的福州城及南邊的煙台山地區以兩座長橋相連,其北為萬壽橋,南為江南橋。清.康熙年間開放海禁後,在此設閩海關,從此商貿繁榮,至開埠後也成為洋行、教堂及各國領事館集中修建的地點。

在南台島的最東端,閩江南北匯合處,是著名的淡水良港馬尾港。江北有羅星塔,初建於宋代,明.萬曆年間被海風吹倒,天啟年間在著名學者徐渤等人的倡議下復建。塔頂原有一小窗,窗內點燈,用於給入港船隻導航。

清代福州對外貿易活躍時期,羅星塔是聞名遐邇的重要航標,因外國船隻來到福州都在羅星塔下拋錨,故而又有「中國塔」之稱。到清末,有洋行在羅星塔下建造房舍,巍峨凝重的古塔與色調明亮的歐式建築組合在一起,構築成一幅近代變革時期獨有的山水景觀。

在萬壽橋上向西南方向拍攝。遠處可見倉山的洋房,有鐘樓的那座建築即天安堂。1847年9月7日,美國美以美會第一批來華傳教士柯林教士和懷德牧師夫婦抵達福州,並於1856年在倉山建成該會在東亞的第一座真神堂,同年10月18日舉行落成獻堂儀式。因「以世人爭趨名利,不求天錫之安,故取基督勞苦負重就我,我錫爾安之意以啟之」,而定名為「天安堂」。江中都是待售的木材,在上游的山裡開採後沿江運來的。

照片中為中國古代浙江、福建一帶常見的福船。這種船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首尾高昂,在船艏裝有一對船眼,船體高大,上有平整寬闊的甲板,適於海上航行;常被用作兵船或戰船,是中國四大古船之一,因產自福建而被稱為「福船」。鄭和下西洋時的船隊就是這種福船,能遠航到非洲,可見這種船型在遠洋航海的優勢。

在萬壽橋上靠近中洲島的地方向西南拍攝。遠處倉山上的洋房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左邊露出的一部分為中洲島,島上的建築密度奇高,均用石條作地基。江面上三個人正緊張地操縱一隻巨大的木排,後面一人,前面兩人,就地取材用運送的圓木做出兩個控制方向的「舵」。福建山區盛產紅木等名貴木材,時至今日也是中國最大的高檔木材加工中心,想來那時候無論官員還是百姓,家中家具的木材都是用這種方式從大山中運出。

在煙台山上自東南向西北拍攝。閩江在淮安分為北南兩條支流──北邊的閩江和南邊的烏龍江,兩江於馬尾再度匯合後注入台灣海峽,遠處寬闊的水面即剛進入倉山北面水道的閩江。雖然倉山遍布很多洋行,特別是煙台山和沿江一帶有很多西式建築,但是從這個角度看,閩江北岸沿江都是西式建築,而南岸更多的則是中式民居和閩南獨特的馬鞍牆。倉山寧靜的午後,沿著小山起伏的小路,這種靜謐閒適,似乎一百多年都沒有什麼變化。

在煙台山上自西南向東北拍攝。近處是中洲島,江南橋和萬壽橋在照片左邊以外。閩江中橫著一條沉船,阻攔了航道。遠處隱約可見福州城,右邊的小山是于山,白塔傲然聳立。中洲島上大部分都是閩南風格的大厝,唯可見一座西式建築「同珍行」。同珍行的創始人之一艾薩卡.布林(Isaac Miles Bull),1807年生於美國的康乃狄克州米爾福德,20歲時曾隨船隊來華,1857年在福州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洋行;1861年與詹姆斯.普登的洋行合併成立了同珍行(Bull, Purdon & Co.),從事中美貿易,1873年離華回國。

1866年,在左宗棠和沈葆楨等人的倡議下,於福州馬尾成立福建船政學堂,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現代海軍學校。次年又成立了馬尾船廠,從此前學堂習造船、後學堂習航海,另設有繪事院、藝圃,培養高級造船、輪機製造和航海人才,這裡也誕生了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的鐵甲船。這張照片是在船廠東側的小山上俯瞰船政學堂全景。

在煙台山上自南向北拍攝。近處的橋是江南橋,遠處的橋是萬壽橋,江中心是楞嚴州,又名中洲島。中洲島南北分別由江南橋和萬壽橋,與江南北兩岸相連。這兩座橋最早以浮橋的形式出現在宋代,至元代始改為石橋。其中江南橋在清.乾隆年間曾被沖毀,後重建。最遠處是福州城。這兩座大橋已在1995年重建,不復舊貌。島上曾有很多中外商行,照片中江南橋北端雲章號綢緞莊的招牌非常顯眼。

閩江和烏龍江流經南台島後,在馬尾重新彙集,並從那裡流向大海。馬尾的江中曾有一座羅星山,後因為馬尾港的修建而與江北的陸地相連。羅星山上有宋代修建的羅星塔,明.萬曆年間被颱風摧毀後重建。由於羅星塔的位置和高度,一直被作為重要的地標建築,一些國外文獻中稱羅星塔是「塔錨地」。照片中的這處水面,1884年中法雙方的艦隊曾激戰於此。

在閩江北岸向東南拍攝。近處萬壽橋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不甚寬闊的橋面上還有很多攤販。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大橋全部由巨大的石條砌成,橋墩迎著上游的一面設計成船頭的樣子,可以減少江水對橋墩的衝擊力。橋東西兩側的船完全不同,西面是疍民的小船,橋東側通往大海,停的都是巨大的福船。遠處的閩江南岸,泛船浦一帶洋行遍立。

在倉前山上自西南向東北拍攝。遠山含黛,福州城外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方山,北有蓮花山,四山環繞,是塊風水寶地。萬壽橋和江南橋都重修了橋面,更加平整,事實上民國時期這兩座橋曾經過多次修整。泛船浦一帶帆檣集湊,那裡是福州的重要港口。近處沿江的街道是倉前街,這裡曾經是熱鬧的商業區,路兩邊商鋪林立,現在已經被改造成寬闊的行車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