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推動長照,中醫也成為長期照護的一環,臨床顯示,中醫介入長照,可延緩認知功能惡化,降低失能速度。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政府積極推動長照,中醫也成為長期照護的一環,臨床顯示,中醫介入長照,可延緩認知功能惡化,降低失能速度,此外,長輩經常練習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也能改善腰痠背痛症狀。
國內一項研究分析失智症患者因失能而入住護理之家或接受居家照顧等情況,純西醫照護個案平均失能時間為四點八年,中西醫合併治療個案則是七點六年。
每天五禽戲 一周甩護腰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去年八月首創中醫長照社區關懷據點,今年六月擴增至六個長照據點,超過二千人次受惠,有長者每天打一分鐘五禽戲拳術,一個禮拜後便改善腰痛,不需使用護腰。
五禽戲相傳由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所創造,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與神態,增強練習者體質,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同時動作相對簡單,依照年齡層還能選擇不同的鍛鍊方式。
老年人可以嘗試最簡單的手指動作,比如虎戲的虎爪,對肝經大有裨益;鳥戲的手型刺激肺經,可以增強肺部抵禦病毒、疾病的能力。中年人則可以嘗試如鹿抵的站立動作,對腰部有較好的鍛鍊效果,同時可以增強腎臟功能。
至於八段錦屬於導引功法的一種,著重調息導引肢體動作,結合人體的神、體、氣,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到全身獲得充分調理,有平衡陰陽、疏經活絡、增強體機能的功效。
黃建榮說:「上醫治未病。」針對中老年人失能照護,中醫有很好預防功效,在失智初期,中醫可緩腦部退化速度維持認知功能,失智中期則可降低精神與行為症狀發作,失智末期則可透過中醫維持基本日常活動減少失能狀態。
中醫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尤其居家醫療,是自古就有的服務,春秋時的名醫扁鵲周遊列國到處行醫,為此,中醫師公會積極推動具有中醫特色的長照服務。
舉例來說,許多長照據點的長者都有腰腿痛等困擾,甚至常常戴著護腰。在中醫師指導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後,長者每天操作一分鐘,只需一個禮拜,症狀大受改善,不需護腰。
除了運動,中醫長照還帶領長者一起做茶飲、認識藥膳,和其他長照服務相較,不僅「動手動腳」,更多互動,也有醫療功效。
黃建榮表示,希望未來能結合在地中醫診所,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目前全國已經有六個長照據點申請中醫師到點服務,而經過培訓之後,可至各長照據點的中醫師約有二百人,未來將深入社區據點,延緩失智失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