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沒有「幸福工程」 讓人民均貧

鄭佑璋 |2007.08.28
257觀看次
字級

看到報紙「M型趨勢,新富新貧變多」斗大標題,以另一方式陳述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現象。自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社會階層所得差距便加劇,才有馬克思試圖以「共產主義」,解決資本主義導致的M型社會現象,台灣應該用什麼態度面對這個長久無法改變的現象?

媒體的陳述重點,無非是強調「奢華貴婦的名牌包價格等於小套房」,或是富人如何有效避稅,甚至台灣百萬富翁俱樂部有三十六萬人不到四十歲,但這些與八成民眾的現實生活距離遙遠,一般民眾只能望著不斷上漲的青菜、雞蛋、豬肉興嘆,或到量販店購物,省吃儉用過日子,這就是M型社會的寫照。

而政府該扮演什麼角色?如果不能成為讓人民均富的大有為政府,起碼也不該讓人民均貧;若要扮演小而美的政府,就不該有以無限制擴大政府支出,刺激經濟成長的思維,如此作法並非「幸福工程」。

已開發國家的美國與日本,貧富差距比台灣更嚴重,儘管政府無力消弭這個問題,無法提高中產階層所得,但會以各種完善社會福利政策,保障社會中下層的人民,讓人民保有基本的生活與尊嚴。

台灣呢?健保已成為國家財政黑洞,第六類保險對象保費提高,對無收入的民眾更是沉重的負擔;強制繳交的勞保在勞工退休後,報酬率根本無法因應通貨膨脹,保障退休勞工的生活基本支出,未來的國民年金,是否能成為基本的社會保護傘,恐怕也是問題;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將來會變成一個年輕人要養兩個老年人。這些都是社會福利學者一直發出的警訊。

而新修正的遺產稅率是為富人開了門縫,對刺激經濟有沒有幫助,不無疑問,但民法繼承編第一一五三條第一項卻規定:「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負連帶責任」,使欠缺法律常識,不懂得拋棄繼承的貧戶子女,被迫承擔上一代巨額債務。

從社會福利政策給予人民朝不保夕的危機感,到租稅政策不能有效抑制貧富差距,人民除了過著「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生活,只有在繳稅時才會發現政府的存在。

淪落到這樣的M型社會,不必與美日相比,光是當前的社福、租稅政策無法保障百姓,及總統參選人的「幸福政見」也對此不重視,就可想見人民為什麼不幸福了。

鄭佑璋(高雄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