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打造山月吊橋,預計暑假試營運,初期採預約導覽模式對外開放。
圖╱太管處提供
【本報花蓮訊】太魯閣國家公家公園管理處斥資上億元,復建國內深跨比最高的峽谷吊橋第四代「山月吊橋」,長一百九十六公尺的吊橋主體已完工,預計暑假期間試營運。考量暑假「報復性旅遊」人潮,嘗鮮擠爆布洛灣台地,且山月吊橋承載量約三百人限制,初期營運採預約導覽參觀。
山月吊橋最早建於日據時期一九一四年,原為日人理蕃之用,直到一九四一年兩度改建,是太魯閣峽谷中最長的鐵線橋,第三代吊橋後因產金道路開路炸山而損毀。三十年前太管處曾計畫重建,但吊橋橫跨立霧溪、高懸太魯閣峽谷上,距溪底約一百五十公尺處,施工難度相當高,當時並未完工,僅在兩端留下一座橋台。
四年前,太管處重啟山月吊橋復建計畫,期望銜接立霧溪兩岸的錐麓巴達岡和布洛灣台地,打造分眾遊憩步道,並成為峽谷新亮點。一定會在暑假期間對外開放試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