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來聽障寶貝 父母陪學說話

 |2020.06.29
953觀看次
字級
聲暉協會提供聽障兒童早療課程,如聽能訓練、口語課程及家長支持等。圖/中央社

【本報新竹訊】新竹市一歲男嬰「洋洋」是父母祈禱求來的寶貝,但出生後聽力篩檢沒過,眼睛還是灰藍色,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機率四萬分之一的罕見疾病「瓦登伯革氏症候群」(Waardenburg Syndrome,簡稱瓦氏症),父母以愛陪洋洋走上艱辛復健路。

瓦氏症患者由於特殊基因病變,造成虹膜缺乏色素而形成藍眼珠。瓦氏症表現症狀不只一種,部分藍眼珠患者易合併聽力障礙及長期便祕,須及早發現,以得到良好治療與照顧。

洋洋的媽媽吳媗予表示,她有多囊性卵巢,非常難受孕,為了懷孕,包括中藥、肚皮扎針、做人工受孕等方式都試過,甚至連續幾個月求神拜佛,跟先生一起下跪念經,好不容易求來的孩子竟罹患罕病,讓夫妻打擊很大。

後天因素造成右耳失聰的吳媗予說,想到孩子未來語言學習及人格發展、是否被霸凌遭嘲笑等,都讓夫妻相當擔憂,但為了孩子,他們停止哭泣和怨念,找資源為孩子解決聽力問題。

吳媗予表示,過去一年測驗聽力結果都是極重度聽損,連飛機起降聲都聽不到,經醫師專業評估,只有開刀裝昂貴的人工電子耳,但這對夫妻來說又是一筆沉重經濟壓力。

長庚醫院林口總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陳錦國說,由於確診早,洋洋已完成人工耳蝸手術,術後隔天就可開機使用,聽見外界聲音,但畢竟是透過電子儀器模擬,洋洋聽到的會如「機器人聲」,後續須透過專業語言訓練課程,讓洋洋了解每個聲音、言語背後的含義。

新竹市聲暉協會理事長黃琦雯表示,助聽器、電子耳都只是電子輔具,許多氣音無法聽清,甚至也無法判讀語調,仍須經口語訓練,協助聽障童語言發展。

吳媗予說,不清楚未來還要花多少錢,夫妻只能努力存錢,「遇到了就必須面對,畢竟洋洋是我們得來不易的最愛」。陳錦國補充,目前全民健保與許多醫療機構,都有提供聽障輔具等相關補助,但電子耳軟體、外機處理器更新等費用,仍是聽障者未來須面對的問題,希望政府結合醫材企業投入國產電子開發,更實質幫助聽障者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