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可利用吹泡泡、咬紙張遊戲,增加唇、齒、雙頰、下頜等器官的發展。圖/南投醫院提供
【本報南投訊】幼童不喜歡吃飯,常讓家長頭痛,每次吃飯都要耗上一、兩個小時,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提醒,幼童不喜歡吃飯,除了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挑食外,也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問題,應仔細觀察孩子表現,如發現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應尋求語言治療師協助。
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林宛臻說,一般孩子以兩歲為分水嶺,這時不該再有大量流口水,飲食也與大人無異,若孩子仍依賴奶瓶,下巴和衣服前襟總是溼答答,就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
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的幼童,往往會挑食,吃軟不吃硬,無法有效的練習咀嚼,造成口腔肌肉力量不足惡性循環,而妨礙口腔功能正常發展。除了進食障礙,也影響說話的清晰度,因為說話過程需要唇、舌、雙頰、下頦肌肉力量及呼吸發聲共同協調完成的,而口腔能力不佳的孩子在控制肌肉活動上相較於正常發展兒童不協調,發音清晰度都較差。
另外,可利用吹紙團、吹泡泡增加雙唇收縮的能力,或利用吸管來協助噘唇;使用吹笛玩具增加圓唇動作。用牙齒咬名片或卡片比賽看誰咬的久,增加孩子牙齒閉合及雙頰肌肉力量。也可以將果醬塗抹在口腔周圍,讓孩子用舌尖舔,增加舌頭的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