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染疫後可能引發細胞因子風暴,身體反而會受到攻擊;圖為新型冠狀病毒模型。圖/法新社
文/郭宣含
新冠病毒病患為了對抗體外病毒或細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入侵的病毒,但是有時卻可能反應過度,進而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反應,這就是「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細胞因子風暴怎麼發生?又該如何停下呢?
一旦發生細胞因子風暴,原本應該要保護肺部的免疫細胞反而大肆攻擊肺部,血管可能破裂並形成血栓,血壓跟著下降,最後器官開始衰竭。這種情況讓醫生和科學家逐漸認為,免疫反應過頭反而可能弊大於利,對身體帶來更多傷害。
身體的細胞就像是士兵一樣,正常情況下,他們發現病毒等外來侵略者時,會開始攻擊這些侵略者。可是有時候原本唯命是從的士兵卻開始失控,變成群情激憤的暴徒。
感染、基因缺陷或自體免疫性疾病可能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這時身體可能誤把身體的組織當成外來者;敵我不分的情況下,身體陷入「細胞因子風暴」,這時細胞因子(或稱細胞激素)會竄流在血管中,這種蛋白質是免疫大軍的通信兵,負責細胞間的溝通。
阿拉巴馬大學兒科風溼病學家兼免疫學家克隆表示,多數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病患會出現高燒,大約一半病患會有神經系統症狀,例如頭痛、中風或甚至昏迷。這不是細胞因子風暴第一次在大流行病中出現,科學家懷疑1918年流感大流行和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流行期間,許多病患曾遇到細胞因子風暴。克隆表示:「如果你的免疫系統被搗毀,身體將很難對抗感染。」
醫生馴服風暴的第一選擇往往就是使用類固醇,但克隆表示,目前還不知道類固醇的利弊。其他藥物也可以干涉特定細胞因子,如果類固醇是原子彈,其他藥物就像是飛彈,而使用藥物的基本原理是希望身體維持完整的免疫反應。治療要有效,前提是醫生必須發現病患正遭遇細胞因子風暴,醫生若能即早治療,療效往往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