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繁星,實乃宇宙中無數天體發出的光亮,這些天體,至少距地球幾十億公里。光亮必須經過太空進入大氣層,最後才能落到地面。
而地球表面的大氣層是一種密度分布不均、不斷變化的介質,它有時使光線輻合,光亮增強;有時則使光線輻散,光亮減弱。所以,我們看到星星忽明忽暗、閃爍不定,也就不足為怪了。空氣密度的變化較大,星星閃爍就明顯。而相當大氣穩定時,密度變化相對較小,閃光現象也就較弱。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星光閃爍的程度,預測天氣的變化。例如,觀察到星星閃爍得不明顯,翌日天氣一般維持著晴天;而在久晴之後,發現星光閃動加劇,這就意味著上空出現了冷暖不同的氣流,氣層已經不夠穩定,天氣就可能轉為陰雨。中國古代許多「觀象家」,就利用這個規律預測天氣。即使現在中國沿海一些氣象站,也會利用星光閃爍的速度、方位和顏色,作為颱風預報的一個參考指標。
由此可見「天上的星星會說話」,燦爛的星光,向人們透露著冥冥天機。中國勞動人民也總結出許多這方面的諺語,如「星星頻眨眼,下雨定不遠」,「天天星星跳,地上雨水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