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山人 看電影】 再談軍教片

文/楊鈺崑 |2020.06.20
1329觀看次
字級

文/楊鈺崑

隨大環境不同,台灣的軍教片在本質上產生了一定的差異。一九七○年代,軍教片主要取材是抗日名將的故事,包括柯俊雄主演的《英烈千秋》張自忠、《八百壯士》謝晉元,梁修身《筧橋英烈傳》高志航等都是。而後到一九八○年代,則從抗日戰爭轉向國共內戰,包括《古寧頭大戰》及《八二三炮戰》等,刻畫軍校教育的《黃埔軍魂》也在劇情中略有提及。這個時期的軍教片,重點多半在形塑軍人誓死衛國、甚至忠孝不能兩全的形象,調性也多悲壯。

當時的軍教片還有另一個主要取材內容,就是以描寫軍事教育為主,包括前面提到的《黃埔軍魂》,還有大專集訓的《成功嶺上》、兩棲蛙人的《大地勇士》等,雖然戰爭的場面少了,但主軸仍不脫軍人的同袍情誼、忠貞愛國的情操,只是也加入了一些在堅強外表下的鐵漢柔情。可以這麼說,較諸歷史名將如「神」般的崇高,這一類軍教電影裡的軍人則往「人」更貼近了些。

但隨著兩岸從實際的戰爭走向其他面向對抗,「當兵」逐漸走向負面的意涵,一是除非少數特例一定要當的義務役,一是因家庭、經濟、教養等因素而讀軍校簽留營的志願役,兩者都是「不得不」。也因此,軍教片劇情轉向以詼諧、逗趣的人情世故做為包裝,希望多少沖淡這樣的負面感受。

在這當中主要有兩個不同的系列作品,一是金鰲勳導演的《報告班長》系列,一是朱延平導演的《大頭兵》系列。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前者多著重於新兵初入伍受訓對部隊管理的種種不適應,及如何在管理幹部的導引下找到當兵的成就感或使命感;後者則將這樣的不適應以更為誇張、無厘頭的方式演繹,呈現與現實脫節的荒謬喜感。可以說一個是對當兵這件事加以「美化」,而另一個是「丑化」,恰恰往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這樣的風格,現在也仍然是台灣相關影視作品的主流。但反觀國外的軍事片或戰爭片,不管是史蒂芬.史匹柏《搶救雷恩大兵》或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台灣的軍教片也許該有更多深層的省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