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文化】滿族香荷包

文/韓美慧 |2020.06.18
1364觀看次
字級

文/韓美慧

遼寧的親人跟在台灣出生的我,在端午節都吃粽子的,堂姊問我台灣怎麼過?

我說,我們端午節當天舉行划龍舟比賽;堂姊說,划龍舟是南方漢人的習俗。東北少水,不適合划龍舟,所以就沒有龍舟競賽這種習俗。我們聊了彼此南北不同的端午習俗,其中,堂姊提起端午節這一天,瀋陽的已婚女子要回到娘家,去拜訪父母。因此,端午節又被叫作「女兒節」,算是瀋陽地區過端午節較為獨特的一種習俗。而且,未婚女子會在端午節這天,頭上插花,身帶香荷包,成群結隊外出去郊遊。

堂姊強調,縫製刺繡滿族香荷包在早期是女兒家的重點事,五月節之前縫繡很多,作為禮物送給親人們。以前更是滿族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唯一機會。五月端午節這天,早上出去踏青是個不受約束的良好機會,事先約定、有緣相遇、都是一次機會,一見鍾情者還可以互贈禮物。大姑娘把親手製作的香荷包、菸荷包送給小伙子,香荷包內裝香草,這種香草遇到空氣溼潤會散發出奇異的香味。帶在身上或放在衣櫃裡還可以防蟲驅病除災,防止蚊蟲叮咬,如同南方人製作的端午香包。

根據紀載,佩帶荷包、香囊的習俗從唐代開始,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清代在香荷包的使用,到了空前風光的地步。宮廷流行這個習俗,也感染影響著民間的風氣,富家子弟、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腰間掛荷包,能美化和調節生活上的情趣,在盛裝華飾的衣裝上佩戴這些小裝飾可以平添生氣跟華美。

香荷包最早流行的是狩獵起家的女真族,一開始是裝食物防止飢餓的囊袋,清入關以後生活安定,製作方面走向小巧,名為香包、荷包或統稱「滿族香荷包」。

過去的年代都是自家製作縫製的手工活,現在市面上都有賣的,在丹東還被列為文化遺產,香荷包的內填充香料,現在更添加了不少的花草植物元素,如薰衣草、玫瑰花都很受現代人歡迎,集結形式美與吉祥於一身,是過往的社會審美情趣與生活理念的一種反映。

滿族香荷包圖案變化多端,內容豐富。刺繡麒麟紋樣,意義在於祈求、祝頌早生貴子、子孫賢德;刺繡五隻蝙蝠圍繞一個壽字的紋樣即「五福捧壽」之意;蝙蝠與桃繡在一起就是「福壽雙全」。這些都是祈求生活的美好,重點是跟南方人一樣,在夏天來臨前驅病除災的相似涵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