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百國 黃丁盛捕捉節慶之美

曹麗蕙 |2020.06.16
3198觀看次
字級
黃丁盛(中)在尼泊爾和印度教苦行僧合影。圖/黃丁盛提供
巴布亞新幾內亞──土著節慶。圖/黃丁盛攝
秘魯太陽祭。圖/黃丁盛攝
義大利威尼斯面具嘉年華。圖/黃丁盛攝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擁有「世界旅人」稱號的黃丁盛,是知名民俗、旅遊攝影家,他行腳五大洲、走遍全球近百國,從台灣廟會、原住民祭典,到南美秘魯太陽祭、歐洲威尼斯面具節、非洲尼日吉利烏爾節慶男子競美大賽等,都能看到他拿著相機、按下快門,用鏡頭捕捉各地節慶之美的身影。

他說:「民俗祭典是萃取人民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的精華,更是經歲月薪傳的醞釀再醱酵成民間文化的結晶,不僅值得保存,更應積極推廣。」

投入時間心力

了解人文特色

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系畢業的黃丁盛,大學時就接觸攝影,還一舉榮獲全省美展「大會獎」,激勵他踏上專業攝影之路,至今已四十年。他會投入節慶攝影,是因從小拜王爺公長大,拍攝相關題材時發現「當時台灣民俗祭典不受重視,常被貼上『迷信』與『浪費』的負面標籤,但這是台灣的傳統,當中蘊含深刻的文化意涵,應該保存下來」。

黃丁盛之後便投入相當多時間心力,背著相機到台灣各廟會「逗鬧熱」,並開始系列拍照建立圖庫,各地廟會、原住民祭典就參與拍攝不下七百次,成為台灣民俗攝影達人,他還舉辦過「祭典的日子」、「台灣民俗廟會」等攝影展,也曾出版《跟著媽祖去旅行》等書籍。他分享:「把照片置於工作室,只能記錄保存,若辦展覽、出書,就能有更多人知道台灣民俗廟會有多麼豐富好玩,並加以重視珍惜。」

黃丁盛也幫旅遊雜誌出國拍攝、接專案、從事攝影教學,讓他有機會從台灣祭典拍到世界慶典,一九九三年起還組海外旅遊攝影團,帶團員親歷世界遺產、文化節慶等,拓展旅遊深廣度。「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兩者相輔相成,當你身歷其境,親赴現場看、聽、感受,那種生命力的體會絕對不一樣」。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文,就從慶典開始」,不只形容台灣,全球各地都適用。例如他分享:「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馬丘比丘』是印加『建築』代表,但它任何時間都在等遊客造訪,然而印加帝國『文化』代表應是太陽祭——每年南半球六月冬至時,人民都會舉行盛大慶典,祈求太陽不要離開」。他表示,秘魯太陽祭重現印加古文明的儀式、遊行與歌舞,若民眾挑太陽祭時造訪,不僅可欣賞到馬丘比丘,還能一覽印加文化的精華縮影。

他也認為,要拍好慶典並不容易,「我並非去拍一張好照片,我是從開始一路拍到結束,用圖片說故事。」因此對節慶本身的時間地點、過程、意義、禁忌都要充分了解尊重,「還要觀察周邊可用地形地物,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那裡,才能捕捉到你要的畫面」。

結合不同領域

做出攝影貢獻

對黃丁盛來說,攝影是「以攝影為圓心,用民俗學、人類學、建築學為半徑,畫出一個又一個超越攝影領域的同心圓」。他直言:「美,只是基本要求;攝影還要有時代的意義、記錄的價值、故事的背景。」他也身體力行,結合建築學,拍出台灣古蹟與世界遺產之美;深入民俗學,記錄一場又一場民俗節慶;涉獵人類學,定格各族群的「世界容顏」。

他堅定道:「攝影只是一個點,若只著重美學,連半徑都沒有;但若能從攝影出發,結合不同領域,攝影就能做出很多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