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博物館7月31日開館 可搭藍皮火車

曹麗蕙 |2025.07.24
189觀看次
字級
「動力.火車──柴電工場常設展」精選24輛歷經考證修復的典藏車輛,呈現柴電工場的恢弘氣勢。圖/記者曹麗蕙
展覽內容共有8大主題,圖為「動力.火車—柴電工場常設展」票券。圖/記者曹麗蕙
員工澡堂展場是國家鐵道博物館最早完成修復開放之場域,2000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圖/國家鐵道博物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歷經近9年的整備與修復,國家鐵道博物館將於7月31日啟動第一階段開放。昨舉行媒體搶先開箱,公開包括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實驗所、大禮堂、澡堂等6處修復完成的古蹟建築,以及8大主題展覽內容。最令民眾期待的亮點之一,是未來假日可搭乘藍皮柴油客車,穿梭於古蹟建築與景觀綠廊之間,體驗台北地表唯一的活火車動態乘車樂趣。

鐵博建置於國定古蹟台北機廠場域,自行政院2016年底通過「台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物館實施計畫」公建計畫後,文化部投入古蹟修復及博物館專業,2019年成立籌備處,將這座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且保存完整的鐵道車輛修理工廠,以「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模式進行修復與活化,7月31日對外進行第一階段的開放。

乘車單趟遊程 650公尺

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這次開放區域占鐵博原面積近3分之1,包含整個沿著市民大道北側相關的建築群跟空間景觀,再加上3個常設展、3個特展以及2處現地展,還有火車展演跟乘車體驗的遊程服務,「等於把未來鐵博全部啟用後的所有機能和相關展演類型做一個縮影,我相信不管是從文化角度、文化資產建築的欣賞,或者是鐵道迷期待的內容,都盡量滿足。」

鐵博表示,第一階段推出的乘車體驗,將以修復完成的DR2203號及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輪流上線運轉,是台北市區難得在地面路段「搭火車」的體驗,所行駛的路線為穿梭於總辦公室及組立工場間的軌道,延伸至平交道前折返,單趟遊程約為650公尺。

藍皮柴油客車因曾出現在《戀戀風塵》、《南國再見,南國》等電影中,對許多民眾而言充滿親切感與懷舊氛圍。

首班車將於8月2日上午10時開行,後續將於每星期六、日以及國定假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行10班次,車輛運行時將有專人在車上提供語音導覽服務,介紹搭乘車輛的特色,還可以憑票兌換鐵博限定名片式車票作為紀念。

柴電工場區 一窺重要部件

這次最吸睛的可說是「柴電工場展區」。柴電工場為過往台北機廠維修柴油動力車輛的場域,經過修復與再利用工程後,轉化為展覽空間。鐵博在此規畫「動力.火車 ── 柴電工場常設展」,精選24輛歷經考證修復的典藏車輛,呈現柴電工場的恢弘氣勢,還展示平常難以窺見、柴電機車內部的重要部件。

例如,民眾將可看到以現地天車吊掛S212號柴電機車車殼,搭配透明螢幕滑軌介紹柴電機車部件及作動原理,認識機械作動的內涵。

員工澡堂,於2000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是台北機廠第一座擁有古蹟身分的建築,鐵博在此規畫「氤氳時代 ── 員工澡堂常設展」,透過1930年代建築的模型、中央浴池現地展及古蹟修復工程3大展區,呈現澡堂做為台北機廠第一座古蹟建築的獨特風貌。其中還邀請藝術家廖建忠結合澡堂空間,以擬仿蒸汽機具,象徵對工業文明崇拜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