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五日成為世界第一座「都會寧靜公園」。
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本報台北訊】陽明山國家公園日前被國際組織選為全球首座「都會寧靜公園」,陽管處昨天舉辦「一○九年國際寧靜公園授證暨記者會」,後續啟動推廣聲景保育工作。
政府開放山林吸引大批遊客入山,卻出現「聲音汙染」新公害;有山友團體發現遊客走登山步道,帶著收音機沿途播放,有些登山團體還用擴音喇叭導覽,甚至有人在山區私設休息站唱卡拉OK,山林不再寂靜,愛山愛生態的民眾也聽不見自然之聲。
台灣野地錄音家、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范欽慧從一九九七年到山林錄音至今,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噪音問題:「山林原野的寧靜到了必須搶救的程度了。」范欽慧發起找回聲音景色(聲景)的公民環境運動,邀請大家打開耳朵,重新聆聽自己與土地的關係。
范欽慧早在二十年前就多次借住陽明山發射站,在夢幻湖畔從夜晚錄音到白天,有次早晨巧遇前來爬山的遊客,好奇她手上的麥克風,她請遊客關掉隨身播放的收音機,靜下來聆聽台北樹蛙、台灣藍雀等聲音,遊客們一臉驚奇「我現在才聽到這些聲音」;晚到的遊客也群聚過來,大聲詢問「你們在做什麼」,沒想到,遊客都轉頭過來比出「噓」的手勢。
這一幕讓范欽慧印象深刻,原來聆聽大自然如此美妙,人們也學會到了陽明山國家公園要輕聲細語。
范欽慧說,陽明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聲響,台灣聲景協會曾協助在陽明山竹子湖、鹿角坑溪、二子坪推動聲景監測計畫,也進行噪音量測與分析。整體來說,陽明山的四季有不同聲音,可寂靜到僅二十分貝,帶給遊客很舒適美好的體驗,但需要更多教育的引導以及整體遊客的配合。
青蛙大合唱
寂靜才聽得見
經過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協會的推動,已將夢幻湖步道規畫成為園區內第一條「寂靜山徑」,並多次為社會大眾舉辦聆聽導覽的活動,兩年多來成果斐然,並且被國際看見,昨天授證成為世界第一座「都會寧靜公園」。
這次成為國際首座「都會寧靜公園」,具有指標性,包含盤點聲音資源、步道管理、科學調查研究等,加上公民意識倡議,累積充足資訊才能獲得此殊榮。
范欽慧表示,「都會寧靜公園」的條件是整體音量控制在四十五分貝以下,相當於在圖書館,幾年後須再評鑑,才能再次得到國際寧靜公園組織認證。
范欽慧期盼未來能推動更多寂靜山徑,讓人類願意在公園中傾聽寂靜,「寂靜才聽得見熱鬧的青蛙大合唱,也才能留給大自然聲音最多展演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