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描述某個同學的生活方式:每日早睡早起、三餐正常、按時運動、無不良嗜好……大家會覺得他/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圖/hsihhua
文/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
以下描述某個同學的生活方式:每日早睡早起、三餐正常、按時運動、無不良嗜好……大家會覺得他/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許多人應該會覺得他不是夠有錢、就是很有閒;換句話說,處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無論學生或上班族,多少都得晚睡早起,熬夜加班、念書;午休時間不時也得匆忙扒飯,繼續開工;下班下課後,不是得繼續補習就是跑攤應酬,回家後好不容易有自己的時間,拿出手機看直播、玩遊戲,最好能再配個油炸物和飲料當作結尾都來不及了,哪還管什麼「放鬆不等於放縱」!前兩個月的建議,就現代人來說,可謂「天龍人」般的生活方式,不切實際。
科學知識通常出自於將干擾因素控制完善的實驗場域,因此有時會讓人感到難以接近,但請勿藉此否定這些建議,我們不妨將之當作最高標準,能做到最好,做不到就退而求其次,緩緩進步也行。
背景環境
你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創業中的斜槓青年?還是正在為學測努力念書的學生?每種生活型態所合適的休息方式會有所不同。接下來,預想並「未雨綢繆」接下來幾天、幾周內工作或課業上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重大事件。
適時放縱
如同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在其著作《嘉年華的誕生》提到中世紀的西方國家會讓中低階層的人們固定時間的舉行狂歡活動,讓他們有宣洩的管道,換言之,就是讓運作已久的意志力自我休息並滿足本能自我的需求。
保持反省
利用隱藏版自我(自我覺察)監視自身對於休息與放縱的情況,反思自己能否順利在放縱後回歸正軌,有的人轉換得很快、有的人則會沉迷其中。因此要了解自身情況,當發現自己屬於在放縱後無法自拔的類型時,得做好萬全準備,避免不必要的放縱行為。以下舉個例子。
未雨綢繆
無論學生或上班族有時得熬夜趕報告,所以我們可以將環境脈絡劃分成「提案(或段考)期」與「平常時期」。此時在睡眠部分,可以在平常時期就先讓自己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若需要熬夜只在提案期間熬夜,並在提案完後「好好地」補眠。有的人是平時就有熬夜習慣,提案完後更是熬夜趕另一個進度:遊戲進度,如此對於意志力自我可說是一大傷害。飲食部分亦是如此,熬夜必配消夜(先說好,最好不要吃)。有時礙於人際壓力或腦中惡魔還是會點個餐,根據未雨綢繆的原則,我們熬夜當天可以在中餐和晚餐之間吃少一點、健康一點,以及平常時期不要有吃消夜的習慣,自我規定只能在趕報告時吃消夜。至於紓壓部分,宗旨就是找時間休息,而且熬夜趕報告期間多少會有空檔休息,此時就好好閉目養神,遠離手機吧!最後就是要自我覺察是否有將在熬夜期間所作的壞習慣帶到平常生活當中,請將它記錄下來,往後再遇到熬夜時期,就要叮囑自己盡量不要作類似的行為。
下周則會進入意志力的另一個章節:目標展望。規畫未來的能力是人類獨有的一種認知能力,在這過程中,本能自我當然會不時慫恿我們放棄、要我們享受當下,此時我們該如何克服?敬請期待。
中場複習
意志力(Willpower Quotient, WQ)為控制個體自身的注意力、情緒及欲望的能力,或稱為自我控制(Self-control)。就功能方面,可將其大致劃分成3個面向:
❶持之以恆
❷克制
❸目標展望
科學家發現意志力的特性很像肌肉,據此推導出意志力有4大特質:
❶練習可變強
❷不用會萎縮
❸久用會力竭
❹休息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