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綉
一碗優格、一塊豆腐、一碟水果加堅果,一大盤蔬菜、雜糧吐司抹亞麻仁油,再加上一顆白煮蛋,這就是我為工作忙碌的外子準備的早餐。他常說,自己吃下去的是元氣與福氣。
南來北往的女兒,居家時光喜歡老派早餐──稀飯配荷包蛋及豆腐乳。她說:「嘗到顆顆飽滿、粒粒軟稠的白粥,還有滑嫩的煎蛋,以及鄰居阿嬤親手做、純天然發酵的豆腐乳,就會有一種『回家真好,人間好溫暖』的感受。」
負笈異鄉的兒子,鍾情我烹煮的滷花生,每次返家,滷花生必定粉墨登場。他說:「就算我把眼睛矇起來,只要隨著熟悉的香氣前進,就可返抵家門。」
是的,我自詡為煮飯婆,日日月月,為家人量身張羅餐飲,看著他們品嘗的不只是食物,還有對家、對人生、對世間的美好體悟,主中饋的我,驕傲極了。
朋友說:「外食不是比較輕鬆嗎?」我的看法是「家常菜,家就在」,藉著下廚展現家的溫暖,那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家,不就是要鑊氣騰騰嗎?少了油煙味的家,像一棟無人居住的美麗房子,多寂寥、多空虛!
尤其防疫期間,外食不放心也不方便,我榮膺煮飯婆,更有一種捍衛家人健康的神聖感。
瞧,白飯裡添加了薑黃或地瓜,還有彩椒、紅蘿蔔佐酪梨醬、番茄燉飯再加巴西堅果、銀耳枸杞盅……每一道食材裡,都有著我為家人增強免疫的心意。我想:如果家家都有煮飯婆(或煮飯公),人人在家用餐,或許就可減少疫病的感染。
一般而言,女性若被稱為煮飯婆,似有貶意;但以家的溫度、家人的健康而言,我覺得自己無比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