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專家呼籲,民眾於疫情期間,更要提高對「心血管疾病」威脅的警覺,並提醒防疫期間,亦應做好控制血壓3C自我管理,包含每日記得量血壓(Check)、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及每周一百五十分鐘以上中等強度之有氧適能活動,居家防疫一起動起來。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研究結果顯示,慢性病會增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致命風險,而且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為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
黃瑞仁表示,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沒有三高民眾的二點八四倍及一點九三倍,顯見高血壓對健康造成的威脅。近半數新冠病毒確診病患,有至少一種合併症,前三名分別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黃瑞仁提醒,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居家防疫時,仍需於家中定期量血壓、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勿擅自停藥,為自己的健康做把關;除了3C自我管理外,應牢記遠離中風口訣「臨微不亂 送醫FAST」,掌握黃金治療三小時,降低腦中風死亡與失能殘障之風險。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FACE)。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理教授宋貞儀指出,依據國健署今年出版「心血管疾病預防照護指引」,適量運動,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宋貞儀呼籲,國人居家防疫的同時,仍然應提高身體之活躍性,可以從走路或其他可融入日常生活之運動形式,開始培養規律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