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戲閒草──粼粼的波光中

文/PM |2020.05.20
1519觀看次
字級

文/PM

◎即使心中無明

我常心想:即使將來未知的臨終、無從言語之際,我仍要心持佛號或短咒,告別這個世界。因此有意無意間,我便以無聲的聲音,在心裡安靜地默誦佛號或短咒,一邊持續不斷重複的日常。

這些佛號與短咒,讓我在心中的漸次安頓間,穿梭於這個星球的紊亂,為自己時湧時退的意念,以及有緣與無緣的眾生,在心中默禱,祈願佛菩薩垂憐,鬆開一切有情痛苦的執念。因為我的直感是,無論任何人面對生命的將盡,一切皆無把握,所以這般由心底發出的無聲之聲,反而比念在口中的嗓音,更能篤定我此生生命的最終。

其實這個習慣的養成,源於早些個年頭,我的健康一直在病苦中徘徊不定,因此我將自己往生後的意願,清楚交代給每一位家人,簽下放棄急救的切結書等,便放開胸懷,這般在心中習以為常,一念至今約二十年;然而這樣真能嘉惠眾生嗎?老實說在此之前我不曾想過,或該說我從沒懷疑過;至於現實中能夠確知的是,自己年輕時剛烈的意志、橫衝直撞的執著,這些年來確實變得柔軟,懂得安於現實、隨順緣分,少了很多輕狂,讓自己的心緒一念串著一念,回歸自己默誦於心的聖號,以及撫平一切的、佛菩薩彷彿真珠灑落的短咒之中。

大約是這般慣性,當真鬆開我數十年不壞的執念與駑鈍,以致近年來,我彷彿開了大竅,逐漸懂得如何配合中、西藥物,以香草茶飲輔助療癒自己。這樣持續大約兩年之後,儘管日常的用藥量與往年相差無幾,我卻成為家中最健康的人之一,錯愕之餘,也依家人的體質,為他們日常的養生盡一分心與力。

◎先向自己投誠

參與寺院課誦時,偶會念誦到〈伽藍讚〉,大意是詠嘆武聖關羽受難之後,為「智者大師」所攝受,發赤誠之心,偕同其子向佛陀聖教「共輸誠」,受奉為護法護教護寺的伽藍菩薩;然而我想除非對人生感悟至深的人,否則即使面對眼前偌大的佛像,多數人依然不會打心底認輸,木偶說話般照法本念過。

如果你也和當年的我一樣,建議你暫且將自己當作「智者大師」,先向自己投誠,對自己衷心期待的美善,無論是生活也好、人生也罷,就請你化導自己,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方便、給自己歡喜。

因為懂得自我期許,也就胸懷志氣,如實善待自我、約束自我,當然也會好好看待別人、善待世界,更不消說自己信仰的法教。而這些漸漸習以為常之後,我們的心眼就清晰明白,即使再度面對自心的難纏、世間的機詐,就很不容易上當;而少了自欺、也就不必欺人,即便他人再如何矇騙,多半也能一笑置之、不予理會了。

◎彷彿年少時的自省

當我們將心中的欺瞞泯除過半,執著乃至貪念,也會少掉一半。此時,我們心底私藏的千頭萬緒、隱匿的欲想,多半無從遮蔽、悉數攤在眼前。因為連自己也瞞不過自己了,心念也就方便整理,堅持與毅力該往哪個地方擺、思量和注意力該投射何方,都會有清楚的定位。像是心中有個羅盤一般,即使生活的浪頭再高,漸漸的就不至迷失方向。而此時我們生而為人的可愛,便如同我們易於羞怯的少年時代,再次來到我們的生命裡。

這樣生動可愛的智識,無論歷經多少年的滄桑,都會再次回到我們的直感與體感中。而如此的「心轉」,自然帶來「境轉」,再如何難以為繼的生活、不忍卒睹的人生,都會像是剝開果皮的果肉,讓我們飽嘗其中的酸中帶甜,而其中的那分甜美,已足夠讓我們持續這樣的自省,對自己、對世界漸漸分明,做出恰如其分的決斷。爾後日久,我們任重重無明層層掩埋的清淨,就逐漸從雜亂的意欲間探出頭來。原本透不過氣的生活、雜穢叢聚的人生,便在心中的明朗下,迎來甘美的滌淨,既自我鬆脫,也在不明就裡的勞碌中,大大緩了口氣。

◎念頭的轉生

驀然回首,當我們錯愕地發現:從幾乎滅頂的生活中讓我們看見生機的,恰是自己的信仰;而真正救度我們的,其實是自己已然正向輪迴的心念。當心眼如此了然的瞬間,其實我們的念頭,就已經投生到自心中的淨土了。儘管我們並非彌陀、也尚未登上西方樂土,但念頭確實已經在心地的明淨間,擁有嶄新的生命,健康而有力的,開始謹慎心念的力量。

因為命與運將我們投入生命中,無從揀擇的座標;所以唯有握牢心念,才能決定我們的生活與整個人生,乃至生命品質的良莠。只是若非深入宗教,人們往往只知腦中的念頭,對人類的「心」、包括自己的「心」,卻所識無多,自然也無從把握。

假使你也如我一般,在心中仰望佛教,那麼,即使初嘗法味,多半也知佛陀的教法即是心法。生活與人生中的一切命定、機運,皆不脫自心與他心;而既然自心與他心,正是決斷命定與機運的關鍵,我們以最簡單的邏輯倒推,若是無法通達自心,便無從辨認他心,當然也就只能讓命運牽著鼻子走,過著一無可靠的人生。

有別於心理學,佛陀傳授的心法非常直接,如同以手指月,筆直地指向人心,這點隨緣翻開一部入門佛典,深解意趣,便足以豁然。因而任何一部與我們有緣的佛典,便解答我們生命、人生、生活的全部,既可說是平實,也可說是奧意。初學時彷若玄妙有趣,了然於心後,才彷彿親見這恰是亙古而來,世間一切現實的究極樣貌,以及將我們從現實中救脫的精要之法。

◎風中的微笑

佛法幾乎就是專為人類所說的生息之法,說大是大、說廣是廣;說是微細,也為一切生機,道盡所有的鉅細靡遺,足以令我們俯瞰世間貌似繁亂,卻自成條理的樣態。

在這繁茂多彩、也雜穢叢生的生之風光間,我在日常一角,安靜地默誦佛號與真言,伴隨向來保守溫馴的家人,隨順世間的一切遷異,悄聲打理每天的日常。偶然之間回首過往,這個家曾經的紛紛沓沓、得意與難安,已在佛龕中的觀音垂憐下,安穩地度過潮起潮落,像是泛著微波的海面上,一艘滿載生趣、輕搖輕擺,在風中掌穩了舵的小船,航向一望無際的生之汪洋,梭巡彼岸似謎又顯的方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