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 強化神經元連結開智慧

 |2020.05.15
3472觀看次
字級
佛陀曾說過,靜心可以消除紛亂心思帶來的苦惱,從中培養專注力、同情心,還有歡樂。圖/pexels

【本報訊】靜心需要耐性,最大挑戰是它需要付出時間,數千年前佛陀曾說過,靜心可以消除紛亂心思帶來的苦惱,從中培養專注力、同情心,還有歡樂。雖然要付出時間,還是值得的。

西方科學家不斷檢驗過去靜心大師們說過的話,研究者使用新科技,深度探討靜心如何為大腦帶來的影響。

過去科學家相信,大腦在成人期就達到顛峰,而且不會改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神經學系深入研究,其中研究人員路德斯(Eileen Luders)應用磁共振造影(MRI)儀器分析得到結論。現今我們知道所做的每件事,所擁有的每個經驗,都可以改變大腦。

路德斯團隊找來22名有5~46年靜心經驗者和22名年齡相當的非靜心者,比較他們大腦的差異性。發現靜心者的大腦,其注意力、情緒管理、心理適應性的區域,有比較多的灰質(gray matter),一般增加灰質典型的特色指的是:在處理資訊時較有效率。路德斯認為,靜心者大腦增加的灰質區,可以使他們在控制注意力,管理情緒,警覺性的選擇,優於一般人。

路德斯解釋,你可以將靜心視為訓練大腦的計畫,當你規律使用它時就能強化神經元(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也可以製造出新的連結。這些極小不起眼的變化,在累積成數千個連結以後,就可以在大腦結構中成為可見的改變。


圖說:靜心者大腦增加的灰質區,能使他們在控制注意力、管理情緒、警覺性的選擇,優於一般人。圖/pexels

這些結構的改變,不管你要求大腦做什麼,它會依序創造較佳的處理能力。例如,音樂家的大腦在分析觀察或作曲的能力會變得較好。數學家的大腦在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好。

靜心要做多少才算充足? 要做多少才能看到正面的改變?路德斯表示,其實靜心所帶來的改變在早期就會發生。

路德斯建議每天利用簡短時間,範圍是10~90分鐘,要將靜心視為每天規律的活動,在研究基準裡,靜心是每天的課程,初學者不妨從10分鐘開始練習。當你開始做就會發現,靜心帶來的好處比你想的多更多。


圖說: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每個經驗,都可以改變大腦。圖/pexel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