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 強化神經元連結開智慧 |2020.05.15 語音朗讀 36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陀曾說過,靜心可以消除紛亂心思帶來的苦惱,從中培養專注力、同情心,還有歡樂。圖/pexels 【本報訊】靜心需要耐性,最大挑戰是它需要付出時間,數千年前佛陀曾說過,靜心可以消除紛亂心思帶來的苦惱,從中培養專注力、同情心,還有歡樂。雖然要付出時間,還是值得的。西方科學家不斷檢驗過去靜心大師們說過的話,研究者使用新科技,深度探討靜心如何為大腦帶來的影響。過去科學家相信,大腦在成人期就達到顛峰,而且不會改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神經學系深入研究,其中研究人員路德斯(Eileen Luders)應用磁共振造影(MRI)儀器分析得到結論。現今我們知道所做的每件事,所擁有的每個經驗,都可以改變大腦。路德斯團隊找來22名有5~46年靜心經驗者和22名年齡相當的非靜心者,比較他們大腦的差異性。發現靜心者的大腦,其注意力、情緒管理、心理適應性的區域,有比較多的灰質(gray matter),一般增加灰質典型的特色指的是:在處理資訊時較有效率。路德斯認為,靜心者大腦增加的灰質區,可以使他們在控制注意力,管理情緒,警覺性的選擇,優於一般人。路德斯解釋,你可以將靜心視為訓練大腦的計畫,當你規律使用它時就能強化神經元(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也可以製造出新的連結。這些極小不起眼的變化,在累積成數千個連結以後,就可以在大腦結構中成為可見的改變。圖說:靜心者大腦增加的灰質區,能使他們在控制注意力、管理情緒、警覺性的選擇,優於一般人。圖/pexels這些結構的改變,不管你要求大腦做什麼,它會依序創造較佳的處理能力。例如,音樂家的大腦在分析觀察或作曲的能力會變得較好。數學家的大腦在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好。靜心要做多少才算充足? 要做多少才能看到正面的改變?路德斯表示,其實靜心所帶來的改變在早期就會發生。路德斯建議每天利用簡短時間,範圍是10~90分鐘,要將靜心視為每天規律的活動,在研究基準裡,靜心是每天的課程,初學者不妨從10分鐘開始練習。當你開始做就會發現,靜心帶來的好處比你想的多更多。圖說: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每個經驗,都可以改變大腦。圖/pexels 前一篇文章 【養眼專欄】 什麼是30歲的人,80歲的眼睛? 下一篇文章 食物無好壞 均衡飲食開心享用最健康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3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4【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5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06水域藥物汙染 鮭魚出現冒險行為2025.07.2707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9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10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颱風天別只顧搶泡麵!立秋之味: 在涼意初至處 共享豐收饗宴【中醫專欄】敬請把握一生一次的機會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養眼專欄】談青光眼的治療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