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州發現侵略性極高的「大黃蜂」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台灣稱虎頭蜂),請當地居民小心圖/Karla Salp/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via AP
影片來源:Mail Online
【本報訊】2019年12月,美國本土首次在加拿大邊境附近的華盛頓州,發現侵略性極高的「大黃蜂」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台灣稱虎頭蜂),隨著春季到來牠們也活躍起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亞洲大黃蜂侵入性強,不但嚴重威脅北美蜜蜂群,還能致人於死,是危險的物種。研究人員還給牠起了個綽號為「殺人大黃蜂」(murder hornets)。
華盛頓州立大學昆蟲學系的養蜂人蘇珊·科比(Susan Cobey)說:「牠們就像是帶有一張巨大橘黃色臉的怪獸卡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蜂針可以刺穿養蜂人的保護衣。她說,大黃蜂會攻擊像黃蜂這樣昆蟲,蜜蜂是牠們最喜歡的食物,大黃蜂還能輕易咬下蜜蜂頭部。

影片來源:Youtube/30 Japanese Giant Hornets kill 30,000 Honey Bees
根據《MailOnline》報導,科學家相信,當大黃蜂蜂后從冬眠中出來開始建立族群時,巨大的黃蜂群會再次活躍起來。亞洲大黃蜂身長可逾5厘米,是普通蜜蜂的兩倍,頭部呈明顯的淺橙色、黑色的眼睛突出、黑色的胸部和呈黑色和黃色條紋的腹部。
亞洲大黃蜂毒刺長約6毫米,裡面充滿含有神經毒素的毒液,曾有研究指牠們的毒性相當於毒蛇,蟄刺能造成心臟驟停和過敏性休克。蜜蜂的毒液為0.6微升,大黃蜂的毒液為4.1微升,大黃蜂每小時可飛行約40公里。根據報導,在日本因大黃蜂致死人數一年達50多人,亞洲大黃蜂在地面築巢,最常見於7~10月。台灣也經常傳出虎頭蜂螯傷人的案例。
圖說:亞洲大黃蜂蜂針可以刺穿養蜂人的保護衣,蜜蜂是牠們最喜歡的食物。
圖/Karla Salp/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via AP
去年12月8日,加拿大邊境附近布萊恩(Blaine)的一名居民報告說,在他們的房子中發現了一隻異常大的大黃蜂。兩天後,專家上門收集死亡標本,不久後也確認該品種身份。該居民還報告說,曾在蜂鳥餵食器上看到了一隻活生生的大黃蜂。
華州農業部(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和衛生部官員正在要求該地區的居民注意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接觸這些兇猛昆蟲。專家提醒居民,如果見到亞洲大黃蜂應立即逃跑,不要試圖攻擊牠們。如果被蟄刺,衛生部建議使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該部位,並用冰或冷敷物以減少腫脹。華州農業部還建議使用抗組織胺藥或止癢膏,以減少瘙癢。如果被多次蟄刺或有嚴重反應症狀請立即就醫。如果在該區發現疑似亞洲大黃蜂,請向華州農業部的有害生物計畫報告,並附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