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部的海邊旅遊,發現海灘長著叢叢綠意的盾形植物,尤其陽光下發亮的新生葉,更吸引目光,接近看發現這些毛茸茸構造是一顆顆囊狀的細胞,在台灣海邊不利生存的環境卻有著綠意的植物,這不禁引起我們的疑問,這些植物是如何在鹽度較高的逆境下存活呢?
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文/高雄市立明華國民中學二年級王駿愷、張伶禕、黃紫璇(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銅牌獎)
在東部的海邊旅遊,發現海灘長著叢叢綠意的盾形植物,尤其陽光下發亮的新生葉,更吸引目光,接近看發現這些毛茸茸構造是一顆顆囊狀的細胞,在台灣海邊不利生存的環境卻有著綠意的植物,這不禁引起我們的疑問,這些植物是如何在鹽度較高的逆境下存活呢?近年,不只台灣劇烈型態的天氣變化除了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外,也影響了糧食與蔬菜短缺的危機。
台灣近年的夏天炎熱,多個侵襲台灣颱風也造成了海水倒灌等問題,冬季雖有暖化的態勢,但仍有不少寒流極端天氣型態,對於海邊植物而言更是一個嚴苛的考驗,再加上貧瘠、鹽化的土壤使得生活於這個險惡環境下的植物,演化了許多抗逆機制。查詢文獻後得知,這是台灣原生種海邊植物~番杏,由花蓮區農改場推廣為原生野菜,具極高營養價值,也因為如此,資料偏向於營養及種植介紹,關於番杏如何在逆境下生存的資料相對則較為罕見。在花蓮農改場研究員的協助及種植指導下,我們取得了番杏種子來進行研究,想從種子在鹽逆境的發芽開始,記錄不同鹽逆境下的生長情形,接著由外觀毛茸茸的構造開始觀察,以了解這是否與逆境適應間有所關聯。
鹽化對植物而言,是很重要的生長阻礙,在台灣造成了許多海邊土地無法種植。依鹽害反應不同將為3大類:
❶ 鹽土植物,如紅樹林能忍受NaCl濃度在1.2~3%間。
❷ 能忍受高鹽的非鹽土植物,如番茄。
❸ 淡土植物,在NaCl濃度0.2%時即會造成鹽害傷。因此我們將番杏的鹽逆境濃度設定為0%(淡土環境)、0.5%(一般植物耐鹽上限)、1、2、3%(高鹽度環境)等幾種。
觀察番杏在不同鹽逆境下的生長情形
在不同鹽逆境下的發芽率結果,番杏的發芽率即使在淡水環境中也不高(44%),但在相當1/3海水濃度(1%)下的發芽率,仍有28.67%。對照組的菠菜,雖然0.5%以下的發芽率維持在80%以上,但鹽度提升至1%時,發芽率大幅下降69%。
在鹽逆境下存活率方面,番杏在2%鹽度以下,大致有85%以上存活率,對照組的菠菜,在鹽度提升至1%時,存活率大幅下降約75%,降至24%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番杏在相當海水濃度(3%)處理下,存活率降至12.5%,顯示番杏可能在這個生長期無法耐受較高鹽度。
抗鹽祕技
為了解番杏器官是否具有儲鹽的功能,我們將不同逆境下處理番杏進行烘乾,將根莖葉分開,以測量鹽分含量。由不同部位含鹽情形,可以看出具有囊狀細胞的莖及葉皆能測得鹽分的存在,而根的部分則無法測得鹽分,顯示具有囊狀細胞的莖、葉可能與逆境所關聯。
不同鹽逆境下番杏,不同部位含鹽情形。
研究檢討與未來方向
花東海邊沙岸隨處都可見的番杏,是能耐不良環境的海濱草本植物,面對極端氣候表現,具備耐高溫、抗旱、抗鹽化等特質,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經過調查評估,發現番杏更深具高營養價值,所以近年來積極推薦給民眾食用。但在高鹽海岸環境,究竟小小番杏對抗鹽逆境的機制為何,其實十分耐人尋味。我們嘗試觀察與記錄番杏在鹽逆境下的生長及型態變化,同時也發現有趣的結晶鈣與鈣離子影響抗逆的結果。我們初窺了生命力驚人的番杏是如何在鹽逆境中生存。意外發現葉肉細胞內的結晶鈣結晶與鹽逆境的關聯性,暗示了鈣離子可能扮演了某些角色。實驗結果證實添加鈣離子能提升番杏的抗鹽能力,但究竟鈣離子的角色為何?在其他植物是否有類似的機制存在?這些未來的研究方向都有待更進一步的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