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啟示錄(三)】 年輕是一種病?

文/符芝瑛 |2020.04.21
1101觀看次
字級

文/符芝瑛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爆發之際,台灣努力守護的防線,因大量留學生回國而壓力倍增,防疫專家建議,宣導重點應從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轉為年輕人。

近年來,年輕人左右選舉結果,年輕人對民生消費有重大貢獻,年輕人掌握先進科技手段,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因此全世界寵溺年輕人,敬畏年輕人。然而在新冠病毒疫情盛行期間,某些年輕人的表現,是否辜負了這樣的厚愛?

我三月下旬幫女兒做完月子後,搭乘華航班機從紐約回台灣,同班機百分之九十都是年輕人,留學生居多,新冠病毒疫情學校停課,父母憂心他們留在美國,不惜代價,搶到昂貴機票讓他們回來。可能也是父母的叮嚀,他們全身防護密不透風,甚至忍飢忍渴忍尿,以卓絕毅力回到安全的台灣。

觀乎這群年輕人的後續表現,台灣卻因為他們變得不安全:高雄王姓留學生居家檢疫期間在家開趴,無法可罰;花蓮兩個自美回來的公費生居家檢疫期間逛夜市買珍奶,還分享在IG ;北京回來的陳姓男子留下不實電話,還玩失蹤四天,弄得當地衛生機關人仰馬翻。

不禁要問:他們赴美求學,所費不貲,都學到了什麼?父母保護子女無可厚非,孩子回來後,為何不加以約束,遵守居家隔離(檢疫)規定?因為這些年輕人的疏忽大意(故意),威脅多少人的健康?又浪費多少社會資源?

回想我入境那天,先在線上填寫了申報單,飛機落地收到簡訊,在檢疫站必須輸入護照後五位數驗證,來不及拿出老花眼鏡,輸入難免慢點,一個高壯的男同學插隊,我跟他說我正在輸入,他理直氣壯地嗆聲:「That's your problem.」(那是你的問題),同時撞開我,向檢疫人員揮揮手機,邁步前進。

有人說新冠病毒疫情是一面鏡子,我認為,從某一個角度映照出了公民教育的缺失(不僅台灣),使得年輕人自我意識高漲,凌駕社會責任,盲目自信又掩蓋面對現實考驗的無能。

記得以前讀過一個故事,殺人犯被處死前要求喝一口母親的奶,卻充滿怨恨的咬掉了母親的奶頭,因為他從前犯錯母親都不曾糾正他阻止他。

疫情或有緩解一日,但是未來,疾病公衛的,政治經濟的,國際關係的,環境保護的種種挑戰將落在年輕人肩頭,希望這群享受了社會高度關愛,並且受之無愧的年輕人,能夠擔起責任。

寵溺年輕人是不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年輕人的身體或許比較有免疫力,不保證將來不被精神上無藥可醫的疫情擊垮,我們若不想當那個被咬掉奶頭的母親,現在糾錯應該還來得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