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供需 比揪菜蟲有效率

子韜(花蓮市/研究生) |2007.08.20
281觀看次
字級

聖帕颱風侵襲風雨雖不如預期,但每逢颱風過後,攸關民生的菜價,總難逃飆漲戲碼,我在花蓮讀研究所,看到著名的鶴岡文旦、花蓮西瓜「隨波逐流」,就想到百姓勢必將過一段農產品高檟格的噩夢期。

雖然近月颱風連續侵襲,加上南部豪雨不斷,造成農業嚴重損失,由於市場供需失調,蔬果價格飆漲,這是經濟學所謂的「看不見的手」在操控,但對照量販店一顆三十九元的高麗菜,與一顆兩百六十元的高山高麗菜,很難不讓人聯想有另一隻「看不見的手」,是以打擊「菜蟲」之聲甚囂塵上,不過,不僅得抓菜蟲,農業政策更要檢討。

農民無法因應今年夏季多變的氣候,導致農產品供應不足價格飆漲,這是短期因素,就長期而言,農民對市場缺乏認知,造成搶種,反使「豐年」慘賠,遑論欠收要倒貼,這是台灣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的因素之一,但不能排除蔬果供銷管道資訊不對稱,給予有心人士利用颱風的預期心理,大肆哄抬價格。

所以要杜絕大、中盤商「助漲助跌」、「剝削農民與消費者」,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解決產銷的供應鏈問題。

首先,政府農政單位應計畫輔導與適時勸導,以彌補農民資訊不對稱的劣勢;其次,蔬果大、中盤商必須自行負擔從產地到市場的「利潤」與「風險」,不像大型通路量販業者,可藉合約壓制上游製造商自行吸收成本,甚至進口大量價格低廉的東南亞蔬菜,因此,要避免蔬果大、中盤商將風險轉嫁農民及消費者,政府必須以「管制經濟」手段介入,使產地與市場價格取得平衡。

但政府以公權力強行介入也僅是治標,全面制定農業品產銷規畫與輔導機制,才是治本之道,畢竟「殺頭生意有人做」,而肇因在於「暴利」,所以在颱風和雨季前後,政府可以進口蔬果增加市場供給,避免菜蟲炒作與消費者預期,當產銷與供給平衡後,「菜蟲」則無法囤積炒作,為求生而被迫順應市場機制。

在蔣經國時代每逢颱風季節,官方就大量釋出冷藏蔬菜,這對平抑物價有相當大的幫助,更透過各種管道廣為宣傳,降低民眾的預期心理與恐慌囤積,這種以經濟手段的處理方式,是使菜蟲在當年無法生存的主因。

因此,以市場機制調節物流、平準價格,會使菜蟲沒有炒作的機會,遠比打擊菜蟲有效率,可有效避免不合理的飆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