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七十七歲林姓老翁因左小腿呈現暗紅色,甚至發紫,家屬很擔心是不是有缺血壞死的情形,因此帶他到醫院就醫,醫師讓老翁躺下並抬高他的左腳,原本呈現黑紫色的腳,慢慢退成白色,再以超音波檢查,確認為「第四級中重度靜脈曲張」,經接受無刀口微創靜脈雷射手術後,恢復快且良好,也解決他長久以來的困擾。
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表示,一般民眾認為靜脈曲張就是腿上有「黑紫色的血管絲」或「突起扭曲的血管」,就算置之不理也不會有影響;但靜脈曲張是一種靜脈變質的疾病,共分五個等級,一至二級為輕度、三至四四級為中度、五至六級則屬於重度;嚴重的靜脈曲張如不治療,除了造成無法復原的皮膚變色、硬皮症,還可能會有傷口潰爛,甚至嚴重感染的風險。
他指出,一般人較難分辨靜脈曲張造成的腿部發紫和腳動脈阻塞缺血引起的腿部發紫,簡單的測試訣竅就是「平躺抬腳」;如果腳抬起來以後顏色恢復,就是靜脈曲張,反之則是動脈阻塞,無論是那一種問題,建議民眾一定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並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