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鼻子醫生為住院病童帶來歡笑。
圖/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提供
疫情期間,紅鼻子醫生把排練場變直播室,每周透過視訊表演給醫院病童欣賞。
圖/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吃藥、抽血、打針等各種療程,常使得兒童病房裡迴盪著孩子哭泣、咆哮的聲音,但只要戴著紅鼻子的小丑醫生出現,一會兒彈琴唱歌、一會兒魔術遊戲,病童們好像被施了魔法,立刻目不轉睛,沒多久滿臉淚痕的小臉就破涕為笑!
帶領逾二十名紅鼻子醫生,在全台六家白色巨塔施展歡笑魔法的,就是沙丁龐客劇團團長、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負責人馬照琪,她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紅鼻子醫生,她說:「我們希望不只帶給小朋友歡樂,終極目標是能夠改變整個病房區和醫院的氛圍。」
病童像健康孩子
重拾遊戲能力
馬照琪是台大經濟系高材生,畢業後赴紐約大學進修教育劇場,一九九九年進入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也因而邂逅該校最知名的小丑表演,就在彼時,她首次聽到「小丑醫生」這個職業,「我覺得超棒的,不但演員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讓在醫院無法進劇場看戲的小朋友,得到戲劇娛樂和薰陶」。
回台後因緣尚未俱足,先成立「沙丁龐客劇團」,直至二○一四年再赴法國進修小丑醫生課程,才開始執行「紅鼻子醫生計畫」,二○一六年催生全台唯一的小丑醫生組織—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並引進培訓系統。
馬照琪說,紅鼻子醫生是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每周定期到醫院重病及加護病房,為每個小朋友量身訂做免費的小丑表演,「小丑兩人一組,會針對小朋友的年紀、心情、身體狀態、家庭背景,即興做出專屬表演」。
「住院兒童無法上學、去遊樂場玩耍,紅鼻子醫生最重要的工作是把遊戲的權力、想像與角色扮演的能力,再帶回給孩子,讓他們在互動過程中,彷彿像完全健康的孩子開心遊戲。」她說明。
馬照琪記得,有一回與搭檔、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教學培訓總監Luc Pierre-Marie Ducros一起至台大醫院表演時,一個小男孩因癌症復發回院,兩位小丑在病房前便聽到孩子對媽媽怒吼,「於是在咆哮聲中,我和夥伴演出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的士兵。」小朋友看到他們出現馬上大吼:「我不要小丑,你們出去!」後來兩人很有默契地演出被吼聲威力吹回門口。
「小朋友當下愣住了,他不知道自己怒吼有這麼大威力」,後來他知道在玩遊戲,故意等到小丑快到床邊再怒吼,幾次後,孩子嘴角慢慢浮現了笑容,怒氣被化解了,這就是紅鼻子醫生的魅力。
面對生命難關
強韌力量感動人
另一位讓馬照琪印象深刻的小朋友,是已成為天使的葉道瑝,「與他相遇時,他的生命已到末期,喜愛小丑的他,原躺在床上都會喘,看到小丑卻會堅持穿上牛仔帽、佩戴玩具手槍,戴上我們送他的紅鼻子,跟我們一起到其他病房當表演小助手,甚至還準備禮物送給其他病童」。葉道瑝生前還特地準備一首歌,專門為小丑獻唱,「當時他在床上唱唱跳跳,醫護人員都不敢相信,因他的身體已很虛弱,見到小丑卻依舊充滿生命能量,洋溢著快樂」!
「常有人說我們到醫院服務很偉大,但有時真正被療癒的反而是我們」,尤其當馬照琪親睹病童、家屬在生命難關當中,還能表現正面、積極態度,「那種強韌的生命力,讓我們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