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佛教在元代(一二七九年至一三六八年),由於佛經翻譯事業的蓬勃發展,復興了唐代即傳入的相關瑜伽燄口施食經典儀軌。所謂「瑜伽燄口」,即是一種根據《救拔燄口餓鬼陀尼經》而舉行的法事,主要以餓鬼道眾生為主要施食對象,並為其說法、皈依、受戒,令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在整個施食儀軌中,包含有咒、偈、召請文、三皈依贊等,其中的「燄口召請文」,是被尊為北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蘇軾(一○三六年至一一○一年)所著,終生修道信佛的東坡居士,將一生憂患看成過眼雲煙,超脫命運枷鎖的限囿。
儀軌中的燄口召請文,不僅充滿文學清麗之美,其間流露的悲憫深情,更是感人至深。文中召請的對象有前王後伯、英雄將帥、文臣宰輔、文人舉子、緇衣釋子、玄門道士、他鄉客族、陣亡兵卒、血湖產難、冥頑悖逆、裙釵婦女、傷亡橫死之流等,在施食法會中統統都召請前來,接受甘露法食,顯示了佛教無緣大慈、普濟六道的平等精神。
一生親炙佛法的蘇東坡,善用個己的滿腹才學撰寫的召請文,詞句精簡優美,意境深遠,短短篇章,也道盡了人間的遺憾,並詳述了五濁世間的沉淪之苦。優美的篇章好比燦麗的珠玉,給予讀者無窮的啟發,即使年代相隔久遠,也能超越時空,當下令人感悟;凡讀過「燄口召請文」者,無人不心神撼動、感觸良深。唯願如同經中楬櫫,一切苦楚眾生都能藉佛力加持,一一蒙受超度,脫離苦海,安穩常樂。
「燄口召請文」如下:
累朝帝主,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
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冤聲未斷;
嗚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
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里;
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
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
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
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
嗚呼!官貺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
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遊棘院;
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慢施辛苦;
嗚呼!七尺紅羅書姓字,一抔黃土蓋文章。
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淨人,梵行比丘尼眾;
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
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
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裡修真,閬苑洲前養性;
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
嗚呼!琳觀霜寒丹灶冷,醮壇風慘杏花稀。
江湖羇旅,南北經商,圖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
風波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
嗚呼!滯魄北隨雲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
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裡爭雄,白刃叢中敵命;
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纔分,遍地肢傷首碎;
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懷娠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夢;
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
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
戎夷蠻狄,喑啞盲聾,勤勞失命傭奴,妒忌傷身婢妾;
輕欺三寶,罪愆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凶惡浮於宇宙;
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
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胭脂畫面爭妍,龍麝薰衣競俏;
雲收雨歇,魂消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
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
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傷身,逢虎狼而失命;
懸梁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
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
─選自《佛光教科書‧佛教作品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