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羅真。
【本報訊】全球肺炎疫情不斷,研發出快又準的快篩是醫學界共同的目標。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院共同合作,利用過去抗SARS病毒抗體的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成功研發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今(7)日舉行非專屬授權技術說明會,盼早日有廠商接棒開發。
目前新冠病毒檢測並無快篩,主要是使用核苷酸檢測,每次篩檢要花費4小時,耗時耗力又煎熬。因此,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共同合作,利用過去抗SARS病毒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的新冠肺炎病毒抗體,投入快篩試劑開發。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表示,目前所開發的雛形已能辨識實驗室培養的新冠肺炎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只要將上呼吸道檢體滴入濾紙,檢體會依虹吸現象移動,而具有專一性的抗體便能辨識是否為新冠肺炎病毒,產生陽性或陰性反應信號。
整個測試時間約只要15至20分鐘,初步結果顯示,這個快篩試劑雛形與其他類型人類冠狀病毒(OC43、299E、NL63)、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A型流感病毒(H1N1、H5N1、H7N9)與腸病毒,都不會有交叉反應。
廖經倫表示,此一快篩雛形並不是想取代現行的核苷酸檢測,這兩種篩檢方法應相輔相成,一如登革熱防治於初篩時用抗體抓抗原,初篩陽性後再行核苷酸鑑定才能確診。前端若能快速鑑定病人檢體是否為陽性,醫療院所的分流措施就能及早進行。
廖經倫表示,兩個學研單位今日舉辦非專屬授權技術說明會,徵求具備快篩試劑研發生產製造相關經驗的上下游廠商,並進行技術移轉,期盼接棒廠商能快速完成產品的後續開發,將產品優化、增加快篩靈敏度,希望此一快篩試劑靈敏度至少能與流感快篩相同,及早上市投入防疫前線。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表示,食藥署因應疫情啟動專案製造流程,這兩個學研單位與廠商將產品優化後,不用等到臨床數據,就可量產與使用,預計這項產品最快能於三個月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