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等於運動嗎?肌力訓練又是什麼?專家來解答

楊旻芳 |2020.04.01
4064觀看次
字級

【編輯楊旻芳台北報導】很多人覺得一整天在工作舉凡清掃、園藝、勞力工作等日常工作,就等於有在運動,這樣的想法對嗎?怪獸訓練中心體能總教練何立安說,現代人的生活安逸,身體退化十分迅速,惡化的過程中,我們常見的問題如肌少症、骨質疏鬆症、代謝症候群等,都跟「身體大量流失有用的組織」有關,老年人之所以失能,很多是因為肌肉和骨質太少,因此,「愈是體弱,愈需要肌力訓練。


圖說: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怪獸訓練中心體能總教練何立安。圖/取自怪獸肌力與體能訓練中心。

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怪獸訓練中心體能總教練何立安說,運動,勞動和肌力訓練都有本質上的不同。日常勞動和勞力工作容易被誤以為是肌力訓練的項目。何立安表示,勞動不代表就是訓練,因為在勞動過程中的姿勢通常沒有經過調節或保護,很多的疲勞不是來自身體的超負荷刺激,而是因為持續維持不良姿勢。

舉例來說,很多坐在辦公室裡的上班族,明明沒什麼勞動也感覺勞累不堪,全身肌肉的酸痛是來自使用長期使用電腦和維持靜態坐姿。而動態勞力工人的狀況也未必好到哪裡去,崎嶇的工作環境,過重的負荷,嚴重的生物力學姿勢以及超高反覆的相同動作,讓身體的疲累其實來自於耗損,而不經歷計畫的良性刺激。

辦公室裡的上班族,全身肌肉的酸痛是來自使用長期使用電腦和維持靜態坐姿。圖/取自unsplash

崎嶇的工作環境,過重的負荷,嚴重的生物力學姿勢以及超高反覆的相同動作,讓身體的疲累其實來自於耗損。圖/取自unsplash

因為有很多人一聽到「肌力訓練」都會以為是追求身材壯碩,要練大肌肉的人才需要。何立安卻說,最需要做肌力訓練的人是「普通人」,甚至是「體弱者」 。因為現代人生活安逸,身體退化十分迅速,如果沒有利用有系統的身體活動維持體力,老化會來得比以前的人們更早。

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有些先進國家有某些危機,可惜方向錯誤,早期的模式裡,過度將關注集中在心肺健康,加上過去對肥胖的研究過度集中在「輕微過高」這事情,忽略了肥胖的另一個針對的是「肌肉過少」,以至於我們社會的整個中年世代,以慢跑、長泳、或累積步數的方式來促進健康。

何立安說,這樣的訓練方法比起沒在運動的人來說,當然是非常有效,但是串聯的研究發現,加劇的過程當中,常見的問題如肌少症,骨質疏鬆症,代謝症候群等,都跟「身體大量流失有用的組織」有關,老年人之所以失能,很多是因為肌肉和骨質都已經太過於稀少。

圖/取自unsplash

他指出,過去我們認為肥胖的人,除了少數程度過高之外,很多人有更嚴重的問題「肌肉量過少」,但是,上一代的健身模式,以「長距離耐力型有氧運動」為主要模式,預期要提高心跳率和維持持續,這在運動科學上屬於「分解型訓練」,從而,這種訓練的效果在於「分解身體組織」。

但是,現代人面臨的問題,是「身體大量流失有用的組織」,換句話說,就是大量流失肌肉和骨質。這個時候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建立身體組織」的「合成型訓練」,而不是「分解型訓練」,認真執行大量的「長距離耐力型有氧運動」像一個燃燒的熔爐一樣,白白地燃燒更多的身體組織,對於身體衰弱者來說,無異於火上加油。

圖/取自unsplash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我覺得自己太肥,用有氧運動燃燒傢伙有錯嗎?」何立安解釋,除非是巨大的力量型運動員,輕微程度雖然高,肌肉量更高,否則,最多而且,有氧運動並不像大家想像得那樣幹乾淨淨地只燃燒脂肪,又慢又長的有氧運動連續延續延續下去,蛋白質也一樣會被燃燒,更要注意的是,如果骨質也不太健康的話,一趟慢慢的長跑,其實等於拿雙腳骨骼撞地板一兩萬次。


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長跑也不是不好,何立安表示,如果骨骼和肌肉都已經很強健,長跑是一個既強又美的運動,但是,對於一般的體弱者來說,實在是太辛苦,而且也太太忽略健身的目標了。

因此,如果想運動,他建議,說首要的目標就是是肌力訓練,「越是體弱,越需要肌力訓練」。當骨質變強,肌肉量上升,身體部分的輕微就會因為肌肉量提高,而增加的代謝率而消失,身體的功能也會變好。

如果是為了健康而運動,那就從肌力訓練開始吧!

報導來源|怪獸肌力與體能中心授權報導

取自【最需要肌力訓練的人】我有運動/勞動不就好了嗎?一定要做肌力訓練嗎?

更多肌力與體能訓練→怪獸訓練(Monster training)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