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品瑜以寫書療癒婆媳情

文╲郭士榛 |2020.03.28
4047觀看次
字級
病中的婆婆,只要看到孫子便笑口常開。圖╲吳品瑜提供
婆婆(右)吳品瑜(右二)和3個女兒合照。圖╲吳品瑜提供
吳品瑜是一位在台灣出生、成長、求學的女性,在加拿大留學時和德國籍男同學相識相愛,一九九八年嫁為德國媳婦。圖╲吳品瑜提供

文╲郭士榛

第三十一屆梁實秋文學獎評審獎得主吳品瑜,以十四萬字書寫照顧婆婆的過程,親身勇敢站在人生懸崖邊,與另一位更接近實相的自己相遇,目睹生命真實的自然律動,也從婆婆的生命故事中,療癒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糾葛傷痕,在五十歲的年紀,直面無怨無悔、無愧無憾的人生……

吳品瑜是一位在台灣出生、成長、求學的女性,在加拿大留學時和德國籍男同學相識相愛,一九九八年嫁為德國媳婦。

台德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不同,吳品瑜卻始終以中華文化傳統孝道和婆婆相處,放寒暑假,也總會帶著三個孩子返德讓婆婆享受親情。二○一四年,獲知婆婆罹患癌症,已進入居家安寧照顧階段,她毅然決然帶著三個孩子回德國照顧婆婆,不但以「善終」概念陪伴重病的婆婆,也在不知不覺中,通過黑暗通道救贖了幼時的自己。

逃離原生家庭家暴陰影

吳品瑜的原生家庭,帶給她許多「家暴」陰影,「從事鈑金工作的爸爸是大男人主義者,心情不好就對媽媽動手,而家暴受害者的媽媽也不是弱者,會用言語暴力面對先生和小孩。」既是目睹兒,也是受暴兒,吳品瑜只記得幼年時內心淒苦無助,想掙脫卻無路可逃。

「兩個弟弟很優秀,很多人稱我們是『一門三傑』。」和弟弟感情深厚的吳品瑜,想保護弟弟卻常無能為力。「學校開學日是我們最害怕的時候,常須拿著註冊繳費單跪著向爸爸『借錢」,因為爸爸認為:這世上沒有『親人』這種關係,只有錢才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孩子要用錢,全部都得用借的。」

吳品瑜和弟弟都很努力讀書,從小學直到國外讀書都是拿獎學金,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翻身的機會,不然就會被爸爸送去安平工業區當作業員。「表面成功的人生,內在其實很苦澀!」吳品瑜自知,雖然三姐弟外表都很「正常」,但內心卻一直在療傷止痛,培養生命的韌性。吳品瑜坦言,「最後會選擇嫁給外國人,也是想著要逃離原生家庭的糾葛。」

和夫家情感也糾葛纏繞

沒想到,遠嫁德國卻跳入了另一個生命纏繞中。即便曾做過新聞編譯工作,但結婚初期當全職媽媽時,經濟上必須仰賴先生,偶爾接些文字工作案,半夜三點背著小孩打電腦、傳稿子,先生卻不贊成,希望她找一份固定工作,別再有一搭沒一搭接案,甚至在爭執時曾出言羞辱她:「你沒有寫作天分,沒有人會看你的文章,也沒有人會幫你出版,別作美夢了。」

身心煎熬下,吳品瑜失衡了。二○○八年,她發現胸部有顆腫瘤,最後雖確診是纖維囊腫,但在治療過程中,吳品瑜心理出現問題,開始進修很多心理課程,也由此開始拿筆書寫,斷斷續續發表於部落格。

婚後數年,先生在歐洲各國工作,吳品瑜和婆婆相處還算融洽,有假日都會回德國探望婆婆。「婆婆四十四歲才生下我先生這個么子,十八年後公公便過世了,此後婆婆守寡三十年,因而對這么子有極深的情感。」所以當公司要派吳品瑜的先生遠赴亞洲分公司時,婆婆對這個亞洲媳婦開始不諒解,只要見到吳品瑜就大爆炸,哭鬧、控訴、責難……兩人關係逐漸冰封……

東方孝媳面對西方婆婆

雖然如此,每年寒暑假,吳品瑜仍會帶著孩子回德國看望婆婆,大女兒和奶奶關係親密,在陪著婆婆做家事時,只要婆婆心情好,吳品瑜會趁機和她聊些陳年往事,得知八十四歲的婆婆生長在一個孩子眾多的大家庭,身為長女的她,四歲時就開始照顧弟妹,她不但沒有童年也缺乏愛,內心很沒有安全感,吳品瑜終於了解,為什麼婆婆如此恐懼失去么兒的愛,而先生和手足對婆婆似乎也比較想當「遠親」卻不想當「近鄰」……

二○一四年,先生派駐吉隆坡時,德國傳來不好的消息,婆婆癌末需要居家安寧照護。由於德國的醫療福利非常完備,政府會安排良好的醫療看護,婆婆的幾個子女竟沒人想要回家看望和照顧癌末的媽媽。吳品瑜那根植內心的傳統善良由然而生,她向先生表達願回德國照顧婆婆,沒想到先生和其他家族成員全都認為「沒必要」,最後吳品瑜仍堅決帶著三個娃兒回到德國,一肩扛起照顧婆婆的責任。

感謝代替遺憾的真善終

起先,婆婆對吳品瑜的怨恨和排斥未減,對媳婦的善意也冷面拒絕,但耐心終於磨平彼此的隔閡,「婆婆在往生前幾周,都在回憶中說故事,可說是『善終』沒有遺憾。」吳品瑜回想婆婆在家中過世時,雖然只有媳婦和三個孫女在身旁,但之前她為婆婆精心安排復活節全家大團圓,婆婆也打扮美美的,把最後想說的話都說了,在三個孩子離開後、婆婆陷入昏迷前,真摯的對吳品瑜表示:「Barbara,謝謝妳!我愛你們。」

吳品瑜事後回想,雖然這段陪伴的時間並不長,過程中也充滿淚水和辛酸,但做此吃力不討好的事她完全沒有後悔。「潛意識中,我受到兒時家暴的影響,一開始,我的確想討好德國的家人,也想得到先生的尊重,但後來,我發現自己是帶著感恩的心情去照顧婆婆,給了她不一樣的生命經驗,我自己也得到了療癒。」

整理內在化為助人力量

在用愛送走婆婆後,吳品瑜有段時間深陷憂鬱症中。她上網找臨終看護技巧的資料,自責沒有早知道並盡心做到,才讓婆婆早走,不但白天做家事會大哭,半夜也常哭醒,心疼婆婆的童年和自己內在無助的小女孩……半年後,她不得不帶著小女兒回台灣接受心理諮商,密集上了三個月的心理課程,接受諮商師治療,也學習敍事理論等心理學課程……

自我整理一段時間後,她決定恢復在臉書上發表文字(之前曾因德國親人指責她「專寫家醜」而停寫),不是敘說對親人死亡的失落,而是通過哀禱,把屬於婆婆的生命故事,及自己照顧婆婆安寧的過程,化為人人可以參考的照護經驗。

前後花了五年的時間,書寫了十四萬字,二○一八年看到梁實秋文學獎徵文比賽,便以《臨在,終點的起點─德國居家安寧紀實》為題參選,一舉得到評審獎,後來並濃縮為六萬字,出版《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一書。

當下求自在 照見好命運

常年在臉書抒發心情的吳品瑜,在出書紀錄居家安寧照顧婆婆的過程,以及婆婆的生命故事後,每次重看書中內容,總覺得再次身歷其境,不禁淚流滿面。

「雖然這場面看起來像是傷心流淚,但其實我是在不斷以淚水淨化心靈,也再次堅定我日後想投入長照及安寧照顧的想望。」目前居住在吉隆坡的吳品瑜,以自己的語言優勢,正積極彙整歐美及亞洲各國的長照制度,以及研究什麼樣的臨終關懷才是最不留遺憾的方式。

吳品瑜坦言,當初書寫臉書,純是書寫自己的心情,並沒有日後出版的計畫,「照顧膀胱及尿道罹癌婆婆的過程中,因為醫生要求每天詳細登錄婆婆的身體變化和病況 ,便養成書寫的習慣,也順便發表在臉書上。」婆婆往生後,吳品瑜內心積壓許多對婆婆的思念和自責,沒想到在寫字療傷的過程中,竟修補了童年的家暴陰影。

「那個從小受傷的女孩,還沒長大就被迫要成為小大人……但因為照顧婆婆的過程,從『討好』的心轉而為『感恩」的心,讓我認真看待自己,原來過去的傷痛一直影響著我,直到50歲還不自覺的被控制著,其實,我根本不用向誰『討愛』,我本身就有能量給別人愛。」吳品瑜衷心感謝婆婆給了自己畢生「最大的禮物」。

如今,她不但能自在的和夫家親友相處,自做自開心的定期飛返德國墓園探望婆婆,邊訴說思念邊種下美麗的花草植栽,讓原本總不願走進墓園的先生也逐漸主動同行;另一方面,吳品瑜也能回視原生家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她平心靜氣的主動照顧娘家父母,旁觀這對從年輕吵到老卻不願分開的伴侶,不再揪心,不再怨懟,只有深深的感恩。

「很多讀者回餽讀書心得給我,總覺得我寫的就是他們的故事──不論男生或女生,不論是台灣人或德國人……都在書中找到自己或母親或祖母的影像……可見很多情感和情緒的流動,最後都會回歸到自己的身上,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吳品瑜希望每個人因此體悟:自己不再是「受害者」,而是生命中有力量給別人的人。

吳品瑜認為,生命到了末期,「不為難自己,也不為難別人」,就是最好的善終。「善終,不在於子孫賢孝陪伴在旁,而是最後一刻能自由自在,而這不是到時才做的功課,而是由當下這刻開始,一切求自在,幸福便在其中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