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林業展示館 回顧樹杞林發展史

文/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2020.03.23
3563觀看次
字級
竹東林業展示館,隱身在樹叢中。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竹東林業展示館大門。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展示館內的相片展示,屋頂仍保留部分日據時代的木條。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早期的電信通訊設備(左)、鋸木廠帶鋸(中)、保險箱(右)。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橫切手鋸。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各種木材材質介紹。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早期的救火大衣(前排)與50年代的背負式水袋(後排)。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乾燥廠測錶(左)、日手搖計算機。治時期的發電機組(中)、測量山林儀器(右)。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手搖計算機。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手提地磅。圖/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文/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竹東,曾經是台灣光復後四大鎮之一,也曾是商賈往來的木材重鎮。在竹東製材所附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貯木池裡除了泡著上等原木外,還有好些大隻的鯰魚;孩子們也會去貯木場剝肉桂樹皮來吃,經常吃得鼻血直流,成為生命中的印記。

由於林業曾為新竹縣竹東鎮帶來繁榮,因此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利用日治時期的出張所,於2006年成立「竹東林業展示館」,結合地方文化,希望讓下一代能更了解竹東的發展史,並對環保與水土保持有更深層的認識。

竹東林業展示館位於竹東火車站前,這棟興建於1943年的建築,原是日本「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綠色的竹編夾泥牆隱身於樹叢中,與環境融為一體;具有隔熱功能的竹編夾泥牆,是日人為因應殖民地環境而改良,並具防震功能。

根據展示館的資料,竹東舊名「橡棋林」,又名「樹杞林」,因先民開墾之初,橡棋樹成林而得名。1940年,日本木材商人平戶吉藏,在竹東鎮雞林里(竹東林場舊址)設立「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從事木材買賣,並建立製材廠房、貯木池、貯木場等設施。

當時另由日人山田直榮負責廠務運作,並於尖石鄉錦屏村設立「香杉山作業所」開發山區林木,將尖石山區原始林內的千年檜木,以及俗稱「香杉」的紅檜木砍伐下山,作為日本軍需使用。

木材集散中心 造就林業盛況

1943年,日本官商合資成立「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竹東出張所,由日人越野正一負責經營指揮,並投入大量資金從事生產,造就盛極一時的林業,也使得竹東在日治後期成為北台灣的「木材集散中心」。

竹東製材工廠位於火車站一帶,周遭圍繞許多公、私營製材場、貯木池、貯木場與員工宿舍等設施。當時從山上砍伐下來的原木運到製材工廠,經製材處理後,再向外運輸。至於樹脂含量高的紅檜等高級樹種,必須泡在貯木池裡,將樹脂稀釋出來,木頭才能保存得更長久。

台灣光復初期,行政運作沿用日制,1947年台灣省政府成立,林務局改為林產管理局,當年8月16日成立竹東林場,轄屬範圍擴大至鹿場山分場與香杉山分場。同年內灣線火車通車,吸引製材商、伐木工人匯集,竹東因而成為一個繁榮熱鬧的山城。

1960年代可謂竹東的林業全盛時期,當時全鎮有36家木材商與8家竹材商,林場帶給竹東大量的商機與就業機會,由於當地交通便利,加上軟橋電廠(台電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的前身)設立,在電力不虞匱乏下,讓製材業更加蓬勃發展。

從小在製材所附近長大的小孩,都知道貯木場內不時會運來肉桂樹,孩子們會去剝肉桂樹皮來吃,嚼食起來甜甜辣辣的,不過由於肉桂性屬燥熱,孩子們常常吃得鼻血直流,成為生命中難忘的印記。

找尋往日記憶 喚起環保意識

台灣光復後,榮民隨著國民政府來台,有些被分配到竹東林場任職。這些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省份的榮民,只能透過食物緬懷家鄉味,由於林場裡有燒不完的木材,因此逢年過節,燻烤的食物到處掛曬,成為林場宿舍的另一種風景。

出身竹東的學者林奇旺,台大畢業後,負笈美國深造,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科技與化學雙博士學位。他代表父親捐贈一批文物給館方,包含日治時代發電機、日式手拉式滅火器、手推式消防車等,民眾可透過這批文物見證竹東林業的興衰。

伐木業最怕遇上火災,展示館中有60年代的救火大衣,還有巡山員隨身攜帶的水壺,除了手拉式滅火器外,還有50年代的背負式水袋,從這些展示的物品,能讓後代更能了解,因有前人的努力維護,才能擁有現在的美麗山林。

林木砍伐之後要造林,在伐採基地上回復過去的林相,展示館中有林場育苗造林的過程,透過圖文並茂的相片,讓參觀者了解從育苗、移植到成林的過程,林木要歷經數十年的成長,才能發揮國土保安、涵養水源的功能。

「山老鼠」盜採林木自古有之,諾大的山林,要如何巡山、通信?這可從館內保留早期林務人員、巡山員使用的器具,如手提地磅、測量山林儀器、骨董級的電話、以及橫切手鋸等看出端倪,雖然這些器具如今表面已斑駁脫落,卻是當時林業開採必備的先進器具與通訊設備。

1970年代,竹東林場由伐木單位轉型為保林護林單位,在伐木業沒落後,原本的林業設施或被拆除,或遭改建,在時代的洪流中,只能透過林業展示館找尋往日的記憶,館方也希望藉此讓大眾了解林業,期望林業永續經營,喚起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